培育独角兽,成都靠什么取胜?
2021年4月24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科技交流中心举办“成都培育独角兽集群,能否走出一种内陆新模式”观点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六十余位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机构代表深度参与,围绕成都如何打造人才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如何更好地培育独角兽集群等问题发表了热烈且发人深省的观点和讨论。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科物栖联合创始人兼CEO、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磊,成都优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吴哲,成都-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总监黄彦皓作为引导嘉宾进行了观点发言,分别做了题为《初创企业到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困惑》、《从圣地亚哥到成都——教师创业的一点经验与教训分享》、《科技类独角兽企业需要怎样的培育土壤》的引导发言,分析了企业成长为独角兽所需要的积累、城市孵化独角兽所必须的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方式、以及成都引进并孵化独角兽企业的可行性方法路线等。
随后与会嘉宾就“成都优势能否吸引更多独角兽企业落地蓉城?”、“成都如何扬长避短,西部内陆地区是否适合培育独角兽?”、“如何整合科技资源助力成都培育独角兽集群?”等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四川省科技厅调研员王先进从成都自身的发展和政策做了介绍,成都宜居的自然环境、高性价比的生活成本和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是吸引人才的比较优势,也促使更多的企业愿意落户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近年来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速度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已经具备孵化独角兽企业的基础条件。
四川大学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川大智胜副董事长、西南大学教授张自力认为成都的优势之一是舒适和休闲的生活,如果能够把企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与舒适的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企业愿意来成都落户。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成都的资本支持并不占优势,如果政府能够给予更宽松、包容的市场化政策,将对独角兽企业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YOCSEF总部候任主席李浥东把成都的休闲模式看作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但成都不能将休闲当成王牌去打。成都的企业应当将工作和生活进行平衡,走出一种内陆新模式,抓住休闲的优势发挥成都的特色,与此同时能够更好的创业工作。此外,他还补充人才培养是核心中的核心,成都不缺高校资源且教育资源有优势,成都高校可努力成为独角兽培养的孕育地。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YOCSEF成都前主席吴晓解读了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六个关键词,商业模式、技术、人才、资本、市场、政策,多维度要素资源聚集才是适合独角兽成长的生态环境。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虽然在西部地区具有领先优势,但相较于北上深杭等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需要更好地结合四川省产业布局和市场优势,在生物科技、企业服务、文创娱乐等场景发力,驱动新经济增长。
深圳椭圆方程CEO周伟峰从企业的角度发表了自己观点,四川企业具备可以发挥协力共振的手段,应携手抓住下一个时代脉搏。成都在电子信息、5G、制造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聚焦将有助于独角兽的出现。此外,成都如果能够发展优秀的“生活+教育”模式,将具备强大的人才吸引优势。
粤嵌科技邓人铭提出成都目前产业链不够健全,资本不足,风险较大,今后成都如果需要培养独角兽生态圈,孵化独角兽企业应需要产业链的聚集,措施是顺势而为,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扶助初创企业成长。
崇州市交通局黄浩认为成都金融产业薄弱,成都的主要资金来自于风投,创投薄弱,只有创投活跃,资金才能够正常回转,成都的创业公司成长需要加速建设金融环境。
本次论坛历时三个半小时,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激烈,参会者进行了思想的交锋和碰撞。如何发挥成都的优势,首先就要认识到,成都独特的人文环境、人力成本、生活成本相对于北上广深更具地域优势,成都坐拥巨大的西部市场可以支撑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其次,成都已经在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具备了吸引独角兽企业落地的条件。如果国家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给予相关引导政策,政府能够配合企业解决产业链和生态圈不够健全的问题,成都将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去吸引更多独角兽企业。第三,整合科技资源,就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产学研闭环与资源链、人才链的再生循环;并且需要政府全面布局再整合,通过不同的平台让人才沟通交流并受益,做到将资本、市场和人才都留在成都,将能有效的助力成都培育独角兽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