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编程教育路在何方?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及编程教育。2017年浙江省率先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科目,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推广编程教育。为更好地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促进K12编程教育发展,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成都学术委员会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是否能在K12实验教学占据C位?”技术论坛于2020年12月5日在成都市协信中心举行。活动得到了四川省30余所中小学、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教师的深度参与,共同探讨我国中小学开展编程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未来之路,通过活动促进计算机学科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编程的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了四川省青少年信息学科普基地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胡普庆做了题为《编程教育在中学实验教学中的现状和发展》主题发言,成都七中高级教师、信息学金牌教练胡凡,成都七中高级教师、信息学金牌教练蔺洋从教练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中学信息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美承集团K12事业部培训技术部经理蒲胜文从教育机构的层面和大家分享了《从信息竞赛看中学编程教育的发展》,四川中科智博信息科技董事长熊邦毛从企业的视角和大家探讨了《不同阶段编程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践》,五位嘉宾从自己的业务均谈了自己的观点,并与论坛参会人员就 “编程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还是特长培养?”、“如何打造人工智能时代K12编程教育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等话题进行研讨。
针对中小学编程教育的发现现状,从四川省的中小学来看,只有少数地区、少数学校做到了科学开展编程教育。编程教育的科学普及,以及如何实现科学普及,是编程教育发展的重点。中小学编程教育应当 “认知先行”,中小学编程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为未来预培养大量的软件编程人员,而旨在培养青少年面向未来的新型思维方式。胡凡结合成都七中教学经验谈到信息学教学要重视计算思维培养。计算思维主要关注的是解决问题本身,设计和代码实现不是必须的。以算法教学为例,通过问题描述、问题分析与建模、算法评价与优化等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实现数学思维的转换,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编程教育,奥巴马曾号召全美青少年“每天编程一小时”,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已在中小学中开始普及编程教育科目。尽管大家普遍认同编程将会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基本技能,但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学业负担。西南石油大学刘传林认为编程教育应该考虑将编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有机地融合,甚至将编程融入日常生活,使编程逐步走向通识教育。蔺洋认为编程教育不等同于信息学奥赛,中学应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主要阵地做好普及教育,同时对特长学生开展精英教育。兴趣是学好编程的前提,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不盲从,去功利,编程教育才能健康发展。蒲胜文建议中小学的编程教育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该以项目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陷入枯燥的知识点记忆。
高质量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K12编程教育发展的因素,目前在学校成长或沉淀下来的师资很少。在以升学率为核心评价指标的当下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是非主流学科,教师的地位、待遇较低,受重视程度不够。与会老师指出,中小学信息学教师职业发展不够明朗,导致具有高水平专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受师资、硬件条件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公平地获得编程教育资源,阻碍了编程教育的普及。胡普庆呼吁,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继续加大编程教育科普的力度,比如将编程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同时重视编程教育老师的培养与发展,提高编程专业老师的地位、待遇。
中小学开展编程教育,应与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协调好国家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校的关系,依靠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促进编程教育的发展。面向未来进行新型人才培养,要培养新型思维方式,各部门和人群要真正地建立对青少年编程教育的科学认知,重视编程教育和科学发展,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导向,建立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纵向贯穿式教育,实现小、初、高的拔尖人才贯穿式培养,形成从省到市、从市到县(区)的编程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