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昆明分论坛以网络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题为《如何建设云南特色智慧城市?》的技术论坛。本次论坛共邀请到近50位高校教师、产业界人士参与,特别邀请到CCF YOCSEF主席陶耀东,秘书长谭晓生指导,开展此次分享与讨论。
论坛开始,执行主席赵样、苏梓华、刘金卓首先介绍了YOCSEF文化、论坛举办背景和参会嘉宾,之后简要阐述了云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引出了在区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管理背景下“如何建设云南特色智慧城市?”的问题。
此次论坛共邀请到3位引导发言嘉宾,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代表处解决方案部长张新、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交通高级解决方案经理白朝统和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蒋杰。3位引导发言嘉宾的报告内容围绕云南特色智慧城市建设、云南中小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多跨融合数字创新及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展开。
首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代表处解决方案部长张新带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及云南特色智慧城市建设探讨》的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地结合两个身边的实际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作为普通公众,智慧城市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智慧城市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其关键,同时也抛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否需要特色、为什么要做特色、如何寻找特色三个问题,为后续思辨环节埋下了伏笔。
随后,第二位引导嘉宾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交通高级解决方案经理白朝统发言题为《云南中小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探讨》。他从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的关系、智慧交通建设的目标和云南省智慧交通建设现状及智慧交通建设的核心等内容讲述,分享了建设智慧城市交通专题的思考。
紧接着,第三位引导发言嘉宾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蒋杰为大家分享了《智慧城市多跨融合数智场景创新案例》。蒋杰从智慧城市产生原因、群众和政府的需求和数智业务建设的目标,引出多跨融合数字创新及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在思辨讨论环节,特邀嘉宾张新、白朝统、蒋杰,CCF YOCSEF主席陶耀东,秘书长谭晓生、云南师范大学赵样、云南能投信息苏梓华、云南大学刘金卓、云南耀阳教育贾强生、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师智良和李婷、昆明理工大学付志涛、贾德文、高盛祥、朱俊国,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龚成,云电同方杨本富,英特尔(中国)龙志方等50位嘉宾就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和观点分享:一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二是云南省智慧城市发展存在哪些技术瓶颈?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是基础平台还是应用?四是云南智慧城市建设哪个模式更合理,统建还是分建?
Q1: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创新?
白朝统:目前来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应用都相对比较成熟了,创新还是需要基于应用场景,每个地方用到的场景都有差异,只有通过场景应用差异化,才能真正驱动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
贾强生: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该政府主导和统筹,统一进行规划,然后由企业进行相应的支撑,做到政府正确定位和主动归位,企业要大胆的“占位”。创新的内容应该重点放在如何引导经济的发展提高民众生活的便捷性,智慧城市设计技术总体来说相对成熟,没必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
蒋杰:在智慧城市这个领域,正在使用的底层技术是相对成熟的比如云计算、AI技术、大数据技术,不应该把技术创新限定在具体的IT基础技术的创新上,应该把创新放在如何把多技术放在一起去创新性的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上,例如政府有序的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的分析,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
苏梓华:云南目前正在打造的三张牌是“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如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创新式应用,与这三张牌的有效结合是云南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关键。云南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技术洼地、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的区域,想要在信息产业这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有突破,不应该把精力放在基础技术,而应该把资源和精力放在支撑三张牌的场景的应用,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龚成:智慧城市在全国层面都在推进,肯定会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同时在个性化建设部分一定要考虑每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资金用也应该保证在个性化部分,比如昆明是一个旅游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间要让普通游客能够有明显的感知,旅游完善游客的体验感。
李婷:创新要综合考虑创新者、创新机会、创新资源和创新条件等要素。目前云南的创新者数量在全国没有太多竞争优势;创新的机会方面政府还是给予了很多政策的支持,是比较有特色的;创新的资源相对其他发达省份来说是相对欠缺的;云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具有较好的创新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应该以应用为龙头反向推动技术的创新。
付志涛:民众的使用和好评是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目前很多民众比较认可的软件产品都是企业在大量资金成本投入之后的结果,因为后续市场收益是企业投入的动力来源,目前政府资金投入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滞后性,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创新,不断提升民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张新:做智慧城市是要解决城市的是综合性的问题。比如进行数据汇聚,是一个协调性的工程,需要智慧城市这种组织性的项目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政府主导主要解决非盈利、公益性和社会资本不愿意投入的部分,非涉及公众安全的部分是可以由社会资本参与解决的,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社会参与,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做场景的创新和应用的创新。
Q2.云南省智慧城市发展存在哪些技术瓶颈?
刘金卓: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主要是安全性方面的技术瓶颈,比如数据使用中的合法可信、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验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以及存储过程中如何与区块链技术相互结合的问题和跨域物联网数据共享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在物联网环境下安全问题变为尤为重要。
赵样: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瓶颈是相对一致的,如何做好海量感知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提升应用效能是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聚焦于应用仍是关键。
蒋杰:数据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瓶颈。数据治理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数据缺失的问题、数据定义问题和元数据的属性等等问题,总体来说瓶颈还是要结合业务场景和具体的使用环境综合考虑。
杨本富:智慧城市离不开感知设备和基础平台的支撑。感知设备目前总体设备成本比较高,需要技术攻关的部分还比较多,网络层5G覆盖的空间范围有限和费用比较高,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贾德文:首先政府的顶层设计对于智慧城市来说至关重要,不同设计对应不同的技术线。其次需要考虑政府主导建设部分是什么,企业参与建设部分是什么,划分清楚如何投入重点做什么才更清晰。第三云南省各个城市各有特色,需要将各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有效结合。
师智良: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统筹考虑原有设备的利旧应用和网络打通的问题。其次不同业务主体之间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再次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规范和规约打通问题,例如坐标系的大通道等。最后需要考虑数据治理、数据标准体系的问题。
苏梓华:通信网络应该是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瓶颈。智慧城市中很多的应用都将是无人干预的自动操作,其与人的通信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规模上来看,可能要面对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将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如何做到既大容量又高性能,对通信网络技术来说是比较有挑战的。
Q3.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是基础平台还是应用?
李婷: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应该是应用。应用是龙头,需求定方向,技术平台是应用实现的基础,是为应用和需求来服务的,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中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改革创新几个方面都是关于应用的要求,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应该是应用。
刘金卓:首先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说,优先构建基础平台是软件去耦合,拆烟囱实现数据共用、共享的有效手段。其次通过基础平台提供服务和支撑,可以屏蔽底层技术细节,减少技术垄断,营造更加和谐的技术生态,实现平台+生态的运作模式,让智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催化剂。第三建一个强大的基础平台如云+物联网+AI的数字底座可以为后期应用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后期应用构建的效率
赵样:第一,关注需求本身。老百姓关注的是智慧城市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如何为生活提供便利?他们不关注你底层多先进,技术多创新,更在乎的是应用好不好用?便不便捷?第二,智慧城市体系复杂且系统,应该顶层设计和基础平台、具体应用和实施同时开展,小切面、小投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快速实现数据积累,顶层设计、基础平台和具体应用相互优化和迭代,。
蒋杰:先建设好基础平台在上层开展应用搭建是比较好的思路和路径,但在实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基础平台的构建投入比较大,周期也相对较长长,从想要快速看到效果来说比较困难,民众的参与度获得感也会有一定影响。总体来说平台和应用应该是一起往前走,但是应用构建应该略显迫切,通过应用的构建反向推进平台的建设。
白朝统: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投入到基础平台的建设上,真正利用在场景化的开发的资金相对不足,智慧城市最终呈现的还是应用,应用如果不被认可基础平台构建再好也无法发挥其价值,我认为应用相对更关键,但是基础平台也需要分几种,比如数据安全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平台进行支撑。
杨本富:智慧城市建需要先有应用软件之后不断完善和迭代基础平台。从市场角度看,需要先看到应用和效果,有了功能、效果和流量和价值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从而实现应用和基础平台的良性发展。
Q4.云南智慧城市建设哪个模式更合理?统建还是分建?
蒋杰:统建还是分建模式其实和基础平台还是应用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基础平台比较适合采用统建模式、专题应用更适合采用分建模式。
白朝统: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分建效率更高,协调难度更小。从整体性和集约化来看肯定是统建更合理,还是要看具体城市预期投入的资源情况和基础情况。
李婷: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顶层规划是需求统一来做,作用是确定目标和方向,其他可以做一些层次的区分。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需要统一开展统一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应用层可以分建,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开发效率。
赵样:智慧城市需要采用统建加分建的模式推进,顶层规划采用统一设计,分项工程做好技术要求,为后续统一整合做好提前准备,同时在分项工程存在问题时反馈总体规划就行迭代完善。
龙志方:应用建议采用快速分建落地为主,统建需要选择具有共性功能的应用和平台,比如大数据平台、云平台等,实现资源的共用共享。分建过程中需要使用统一的建设技术标准,比如数据标准等。
苏梓华:智慧城市建设是统一还是分,还是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域不同模式,有资源的州市可以先统后分先搭建统一平台后开展分项目应用建设,资源少的州市可以先分后统先构建急需应用和个性化应用有效果后再完善后优化基础资源平台。
经过3个小时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论坛观点总结如下:
智慧城市技术创新需要基于应用场景,每个地方用到的场景都有差异,只有通过场景应用差异化,才能真正驱动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承担主导和统筹者的角色。创新应与云南目前正在打造的三张牌是有效结合,把资源和精力放在支撑三张牌发展的场景应用上。创新要综合考虑云南省创新者、创新机会、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应用为龙头通过特色应用建设反向推动技术的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存在的共性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安全性方面的技术瓶颈、感知设备技术瓶颈、通信网络技术瓶颈和平台处理技术的瓶颈,同时需要考虑管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技术瓶颈,如:顶层规划和设计、数据治理方法和深度、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规范和规约打通等,同时还应该考虑云南省个性化应用打造过程中存在的多技术整合技术瓶颈,如与区块链技术融合,跨域物联网数据共享等。
智慧城市建设是应用和基础平台的有效结合。首先,智慧城市体系复杂且系统,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蓝图规划周期较长,平台资金投入较大,见效周期较长。可以通过小切面、小投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快速实现数据积累。其次,建平台容易,做应用难,智慧城市不是简单对大厂成熟产品的机械化堆砌,也不是在基础平台上对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需要细分行业市场的专业化公司在云南本地的长期投入和业务积累。第三,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更多关注民众的参与。老百姓关注的是智慧城市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如何为生活提供便利?他们不关注你底层多先进,技术多创新,更在乎的是应用好不好用?便不便捷?只有经过更多的应用,才能汇聚更多的数据,才能实现更好的数据治理,不断优化平台建设。经讨论认为,对于云南省智慧城市而言应用构建略显迫切,通过先尝试优先构建智慧应用,待应用具有一定沉淀后逐步构建基础平台,通过应用构建成果反向推进平台的建设。
每个城市有各自的特点、有个性的“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定位,在建设城市的公共价值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城市独特价值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统建还是分建,需要结合城市的预期投入资源情况和基础情况,因地制宜,不同地域采用不同模式。首先,对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顶层规划需要进行统筹设计,统一考虑统一规划。其次,对于具有共性功能的应用和平台需要进行统一的建设,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实现资源集约化。再者,个性化应用或专题应用层可以分项建设,可以有效增加应用的针对性和提高开发效率。
思辨结束后,由本次论坛执行主席赵样和苏梓华进行了总结发言,同时表达了对线上参与活动的嘉宾和朋友的感谢,特别鸣谢支持单位云南唯恒基业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云南能投信息产业开发公司。同时本论坛产出的意见建议也将以参考意见的方式提供给政府部门做决策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