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云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推进全民科普,着力补齐科学技术普及短板和弱项,成为云南省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云南全民科普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在边远地区存在传播形式、服务效能、资源更新等方面的问题。
2023年7月29日,CCF YOCSEF昆明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立学校举办了主题为“科普信息化如何通向‘平凡之路’”观点论坛。聚焦云南边远地区推进全民科普的困难与解决办法,科普信息化如何形成有效的传播矩阵和全民科普、终身学习体系视域下如何发挥最大效能等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辨。
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昆明学术秘书云南开放大学张倩和AC委员云南枭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江昆担任执行主席,由AC委员西南林业大学白雪担任线上主席。邀请云南大学钱文华、昆明理工大学姜瑛、昆明理工大学王红斌、云南民族大学潘文林、云南财经大学吴红刚、西南林业大学强振平、云南大学赵娜、镇雄天源公司鲁绍坤、云南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吴昊等多位研究学者和企业专家参与讨论。与会的还有CCF YOCSEF昆明主席云南师范大学赵样,副主席云南小宇宙科技公司胡鉴、AC委员云南耀阳教育贾强生,南方电网数字企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杨本富、云南财经大学刘应波、云南能投信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苏梓华以及镇雄科技局常开银、三立学校多位教师、留守儿童共80余人参加会议。
引导发言环节,引导嘉宾胡鉴以《如何推进全民科普——为云南边远地区打开科普之门》为题分析了云南地区科普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用数据分析了目前云南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科普工作的差异,介绍了目前科普工作的常用技术、手段和方法,针对边远地区、实体科普场馆和资源不可达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优化措施和方案,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形成全方位科普矩阵来达到边远地区全民科普的思路。
引导嘉宾钱文华以《数字技术如何为科普教育赋新能》为题,报告以科普重要性论述导入,指出数字化展教是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科普应用数字技术,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科普对象平民化,易于即时互动和情景体验,便于汇集管理,共享利用科普资源,同时可以广泛聚集科普爱好者,形成科普社交平台,生动传播科学知识,深层次挖掘科普内涵。报告还指出了目前数字技术科普存在展示多、内涵少,形态少、创新少,信息多、辨别少等问题,应将数字博物馆作为赋新能的着力点之一,介绍了应用文化数字计算技术打造新模式、新体验、新发展的数字博物馆,展示了大量鲜活案例。
引导嘉宾贾强生以《如何让科普在边远地区流行起来》为题,结合一些实际开展的案例,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层次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教育形式,为边远地区如何展开科普教育、如何逐步推进全民科普提供了低成本、广覆盖的思路。
本次论坛思辨环节共安排3个思辨议题,每个议题1小时,共9位思辨嘉宾。
思辨议题一:云南边远地区推进全民科普的困难在哪里?如何解决?
思辨嘉宾红斌指出:不仅是云南在推荐全民科普困难,全国都需要考虑在推进过程中不能大而全。每个领域都存在自己的特点、难点、顶尖的方面,很难达到全民接收。所以,首先应找准立足点,即推进全民科普的结合领域。在找到切入点后,可采取多种科普形式,如:微课、短视频等。
思辨嘉宾振平指出:一是,应该是懂孩子教育的人来做科普;二是,形式也不完善,普遍化的科普应该来源于生活;三是,理念不符合实际,应该发掘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思辨嘉宾文杰指出:镇雄县属于云南省科普示范小镇,科普氛围浓厚,但一段时间后动力缺失。应该做到:一是保持科普氛围;二是科普对象转变为科普人员。
文林认为,科普对象应该是家长。脱文盲,科文盲。核心问题是搞清楚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赵样提出,科普全民化应依靠科普行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学校可作为立足点,实现科普人员身份的转变。赵娜认为,师资、对象。最重要的是激励机制。科普更是一门艺术,在面向偏远地区接地区,方言,琐碎问题要在科普的时候去面对解决。科普工作者(教师)的工作量、鼓励。四川政府要求职称评定有继续教育社区服务时长。调动教师兴趣。可申报云南省科技厅科普专项的项目。
思辨议题二:在云南边远地区,科普信息化如何形成有效的科普传播矩阵?
思辨嘉宾绍坤指出:一是,学校是整个科普工作的主体。要将科普放在教学、作业、考试中,将科普内容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并使用信息化手段使科普内容更生动;二是,家庭是辅助,将家庭教育包含科普;三是,社会是推进科普的重要载体,对科普媒介做出强制要求。
思辨嘉宾姜瑛指出,全民科普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科普的对象和被科普的对象。在边远地区,信息化是可以补足科普短板的。具体如何做:一是,政府需要做大量工作;二是,每一个人都是困难的解决者,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进行,也是矩阵;三是,推进全民科普不缺传播途径和方式,现在有多种形式,微博、抖音、VR等都可以传播很快,问题在于怎么办。
思辨嘉宾红刚指出,一是,镇雄对于昆明来说是边远地区,但差距并不
是那么大;二是,从和三立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发现孩子们有思想有活力,只是需要锻炼;三是,以科普起家,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带来学校的发展;四是,推进全民科普是系统工程,核心是要把握住激发学生兴趣。
文华认为,毕节和镇雄科普的数据对比。2023年活动200多次等。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多层次多维度的结合,现在是要做得更好。构建有兴趣的,由不同层次的。强生认为,创建科普资源整合和共享;除了新媒体平台之后,科协等是否有平台,是否发挥了科普的作用;目标受众群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体是否沟通;是否发挥了志愿者、社区的力量?有没有提供实践与互动机会?
思辨议题三:在云南省“科学普及贯穿终身学习体系”要求下,科普信息化如何发挥最大效能?
思辨嘉宾赵样认为,一方面,我们大量的科技类、文化类的博物馆、科技馆集中在大中城市;另一方面,主动接受/接近科普教育资源的人群,大多是围绕孩子展开的。实际上,国家一直在提“全民科普”、“科普大众化”,也就是说,科普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包括了所有年龄阶段的社会公众。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接受科普教育都非常重要。那么,要怎么要才能让科普教育资源惠及大众、贯穿到人一生的学习中呢?1.丰富科普的形式、拓宽渠道:以前街边的书报栏、电视上的公益广告、社区活动、老年大学等等;2.有针对性、指向性的科普:例如政府、公益团体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如何融入城市、如何使用公共设施、如何获得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科普;例如一些城市和社区面向老年人进行手机使用、如何使用基于信息化的一些公用设施等,这些科普都是意义重大、且非常有人文关怀的;3.那么,怎么去做好全民科普呢?我们当然不可能为了科普这一项事业去重新打造新的社会网络,现在已经有的科技馆、科普基地当然是很好的基础,我们也应该利用好国家正在打造“全民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去嵌入科普教育,例如社区、老年大学、职后教育等等。
思辨嘉宾文林指出,科普中国类的网站、信息号等,没有做到形成科学文化,应对对科普内容推送要进行分层分类,嵌入到日常生活中。
思辨嘉宾定东指出,一是,全年龄段的人都要实施科学普及,常忽略了社会中除儿童外很多其他群体需要科普的现状;二是,需要针对被科普群体进行分类;三是,本着求实求真、崇尚科学的精神来推进科普。
吴昊认为,本地的科普工作者要注重科普信息化内容的生产;本富认为,科普信息化应该做到随处可见。
经过三小时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论坛观点总结如下:
1、云南边远地区全民科普工作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全民科普工作强调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近年来,云南边远地区全民科普经费投入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科普传播能力提升明显,群众性科技活动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重科研轻科普的问题严峻,成为制约云南边远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和实现转型发展道路上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科普人才队伍及激励政策缺失,专兼职科普人才较少,人才晋升机制缺乏,制约云南边远地区科普事业长远发展。三是科普作品及宣传不够。云南边远地区科普作品数量不多,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组织形式、内容等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缺乏有想象力的科普活动品牌,传播形式展现出单一化、同质化等问题,没有全域科普推广模式,制约云南边远地区全民科普工作成效。
2、科普信息化建设对推进云南边远地区全民科普工作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互联网和信息
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传播表达的多样性,高效、便捷和趣味化成为科学传播的关键词。科普信息化是推动云南边远地区科普创新发展的深刻变革,完善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普创新能力,不断繁荣繁荣科普创作,推出高质量、多元化、影响广的科普精品,补足边远地区较中心地区科普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吸引公民参与科普活动,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完善科普理论及政策发展,对增强云南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实现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3、科普信息化建设对推进云南边远地区将科学普及贯穿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科学普及贯穿终身学习体系是时代之变人民之需要。科普信息化可以助力科学普及工作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和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同时,对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有重要和价值。
4、云南边远地区科普信息化的推进需要强化落实全社会科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履行科普工作责任,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同时协同有关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力量展开科普教育宣传。学校、科研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建设,主动开展科普工作。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提高员工科学素养的同时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好科普宣传关。科技工作者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创新研究,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公民要自觉提升科学素质,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5、云南边远地区科普信息化形成科普传播矩阵需要提升科普能力建设。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大力发展线上科普,建设和认定具有边远地区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服务规范管理,力争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级科普基地。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评价体系,培养面向少数民族的专业科普人才,探索建立跨境科普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沿边地区跨境科普宣传,助力强边固防、兴边富民。加大科普资源供给能力,建立健全支持科普作品创作和科普展品研发的政策措施,发挥我省动植物、古生物、绿色能源、矿产等特色优势资源,助力边远地区深入挖掘科普内容,丰富科普作品形态,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同时,聚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高原特色农业、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以及生态环保、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禁毒防艾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提升边远地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科普人员、社会工作者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培养一批科普带头人,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边远地区农村、企业,带动创新创业。建立跨区域科普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新型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探索实施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提升科普市场化能力。培育壮大科普产业,推进科普与文旅、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大边远地区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
本次论坛产出观点建议将进一步思考和提炼,形成理论和应用文章供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