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总部举办“新时期如何重拾帽子初心”观点论坛
2025-09-01 阅读量:0 小字

近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各类人才计划作为激励科研创新的制度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这些“帽子”逐渐异化为头衔的“标签竞赛”,引发了学术界内广泛的治理与改革呼声。

在此背景下,2025823,由CCF YOCSEF总部组织的“新时期如何重拾帽子初心”观点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本次论坛由YOCSEF总部AC委员张忠宝(北京邮电大学)和YOCSEF总部AC委员张莹(华北电力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关村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彬,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智能算法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VALSE创始人之一山世光,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处长、研究员林芬芬作为嘉宾进行引导发言。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CCF 秘书长唐卫清、CCF YOCSEF秘书长谭晓生、CCF YOCSEF现任主席贺瑞君等人。

图片1

论坛伊始,执行主席张莹对CCF YOCSEF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做了基本介绍,强调YOCSEF是由一群有激情、有理想、有社会担当的青年学者组成,倡导理性思辨、平等自由,在全国设有北京总部以及28个分论坛,致力于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执行主席张忠宝之后对本次论坛的背景做了介绍,展示了前期针对“帽子”话题所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明确了论坛设立的目的在于推动科研强国、重塑健康的科研生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引导发言阶段,董彬以“回归初心,从‘光环帽’到‘冲锋帽’”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董彬首先肯定了“帽子”制度在历史上集中资源、激励创新的积极作用,同时尖锐指出其已异化为绑定资源与权力的“枷锁”,导致资源垄断、青年学者焦虑依附等严峻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董彬提出应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荣誉”与“项目”分离,并从国家政策与学术共同体自身双向发力:一方面改革评审机制、弱化“帽子”与资源挂钩,另一方面倡导学术界守住底线、拥抱多元。最后董彬强烈呼吁让“帽子”回归学术荣誉的本质,以此构建健康清正的学术生态。

图片2

随后,在题为“脱帽致敬学术:Transformer的启示”的引导发言中,山世光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指出,“帽子”的异化正导致中国学术界“集体加速堕落”,剥夺学者科研初心与愉悦感,并警示系统性风险。他强调,80%的责任在于学术共同体自身,亟需一场“去‘帽子’的新文化运动”以打破迷思。他呼吁从文化、行为及个体三层面推动变革:回归学术本真、抵制学术腐败;改变以“帽子”为核心的交流与评价方式,推崇代表作而非头衔;最终强调学者须从自身做起,以自律和担当重塑风气,因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国家,而在学术共同体自身”。

图片3

最后,林芬芬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带来了主题为“综合施策推动‘帽子’问题治理”的引导发言,系统阐释了“帽子”的历史初衷与治理路径。发言回顾了人才计划“高端引领”的战略初衷。林芬芬表示“帽子”问题治理的深入,关键在于纠正“帽子”异化使用,并提出了多措并举的治理思路:通过优化整合计划、破除与待遇和资源的直接挂钩、推动“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落实“谁用人谁评价”等改革,使其回归“赋予重任、严考核”的本意,以“久久为功”的决心推动“帽子”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呼吁科研人员坚守初心,共同推动学术生态回归正轨。

图片4

论坛思辨阶段围绕三个议题进行了三个小时的思辨。议题一是“‘帽子’为何设立,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哪些突出问题”。何强认为:评“帽子”带来的巨大焦虑和压力,扭曲了正常的学术交流且获帽者与未评上者待遇、资源差距悬殊;山世光认为:设置“帽子”的初衷之一是因为早期科研经费不足,须集中资源支持少量最优秀的人才,但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总量已大大增加,资源的分配应更加均匀,以利于多样化的创新环境建设。更关键的是过去20年我国优秀科研人才的数量已有了1-2个数量级的增长,而“帽子”的数量却远远没有增加那么多,这必然导致帽子竞争的异化和恶化;陈昊认为:目前的帽子问题是行政化与市场化扭曲混杂的产物,学校像市场化一样考核,但资源分配又行政化,导致“仰卧起坐”状态的形成,“帽子”成为一种投资。

经过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评价体系异化、部分学者初心丧失,资源分配严重扭曲、马太效应加剧、效率与公平双输,学术生态恶化、学术圈集体焦虑、“跑、找、要”文化盛行,存在“一刀切”式的年龄歧视等问题是当下“帽子工程”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图片5

议题二是“新时代下帽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贺瑞君认为:目前核心关注点应是“帽子”的实际效用:即拿“帽子”的人是否比没拿的人解决了更多真正的科学或工程问题。刘勇认为:目前“帽子”的本质是“圈子”的认可,国内外都有此现象,但国内因评价体系(如匿名制)导致异化更严重;张宇超认为:“帽子”类似于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其设立初衷是正向的。她主张“帽子”应回归“项目”本质,其价值应通过未来的产出和能否解决问题来衡量,而非过去的成绩。

经过议题二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帽子存在的核心目的与价值应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学术探索,当下帽子在信息筛选和人才聚集方面还存在一定价值。但是在帽子的存废、国家干预程度以及荣誉归属等问题上参会者们还存在一定分歧。

图片6

议题三是“新时期如何重拾帽子初心”。仲国强认为:资源支持应以“学科”而非“个人”为单位,由学校自主分配,引导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建设本身;李礼认为:定期更换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以防止大家过度优化单一目标,引导学术方向多元化是解决帽子问题、重拾初心的有效方法;谭晓生认为:国家应将“评价过去贡献”(荣誉)与“评估未来能力”(项目)彻底分离,避免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事;漆舒汉认为:应放宽“荣誉性帽子”的年龄限制以缓解焦虑,但对“项目性帽子”保留年龄限制以支持青年。同时,项目结题标准应由需求方(如企业)来制定,提高验收难度;何强认为:应淡化院士等最高“帽子”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权力,防止资源围绕“自己人”内部分配。

经过议题三的讨论,嘉宾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机制分离——荣誉与项目分离、评价过去与未来分离;改革资源分配机制——限制“戴帽者”的权力,推动资源与帽子脱钩,支持学者普惠探索;评审机制改革——扩大评审专家池、改进评审流程、利用技术加强保密性、制定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加强文化建设:鼓励学者自律、回归初心、打破阶层固化、勇于担当。

图片7

最后,YOCSEF现任主席贺瑞君对论坛作总结与展望,他指出,“帽子”问题的解决绝非一蹴而就,需政府、高校、院所及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尽管挑战严峻,但本次论坛已将“帽子”现象的缘起、异化与治理路径充分剖析,为改进提供了多元思路。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CCF YOCSEF呼吁各界从微小实际行动出发,共同推动科研生态向风清气正迈进,切实承担社会责任。论坛汇聚了来自学界、产业界与政策部门的声音,将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贺瑞君对赞助单位及所有参与者表达了感谢。

图片8


热门动态
2025-07-08
2025年6月28日下午,CCF YOCSEF合肥分论坛第十五届学术委员会第...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2-11-13
CCF YOCSEF成都成功举办“当行为数据分析遇上云边智能”技术论坛...
2022-1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2022-08-25
2022年8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
2022-08-16
2022年8月13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成...
2022-08-16
   7月25日,由CCF主办、YOCSEF深圳承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2025-04-07
CCF YOCSEF 总部于2025年3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办了观点论坛:“下一次人工智能寒冬:杞人忧天还是先见之明?”
2025-01-17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用于辅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
2025-01-14
2025年1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1-13
AI for Science:探索人工智能重塑科学研究之路AI 会改变现有科...
2024-12-06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浪潮中,程序设计竞赛与训练成为培育创...
2024-10-24
2024年10月19日上午,CCF YOCSE昆明“AI技术如何赋能云南高原特...
2024-08-02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但是在特色县域经...
2024-06-22
2024年6月22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昆明分论...
2024-05-14
同力同心,共筑未来——CCF YOCSEF昆明成功举办2024-2025年论坛...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