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领AI时代的到来。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分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经被视为“人工智障”的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引发了关于AI将如何重塑世界的热烈讨论。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AI技术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培养模式;另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对现有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沈阳分论坛学术委员会承办,东软教育集团协办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AI 是精灵还是恶魔?”的观点论坛于2023年9月23日在东软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沈阳23-24届AC委员刘翠微和AC委员樊迪共同担任执行主席,邀请到了沈阳高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入思辨。
首先东软教育东北区高级校企经理何蕊带领论坛嘉宾和学者对东软医疗展厅进行参观,介绍东软医疗25年的发展历程。随后又参观了医学影像实训中心,体验东软医疗NeuViz鸿钧CT仿真教学机及全景模拟真实临床应用。
论坛正式开始后,执行主席刘翠微介绍了CCF YOCSEF文化及论坛背景,执行主席樊迪介绍了与会嘉宾并致欢迎词。
在引导发言环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兼计算机学院院长范纯龙教授以《我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社会未来》为题,站在宏观角度,分别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层面,阐述AI技术系列发展变化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范教授指出AI时代下计算机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研究内容包含越来越多的AI对象;另一方面是教育过程及学生综合能力形成中,有更多的AI要素参与、融入甚至是支撑。因此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不论未来人工智能走向哪里,作为教育者应回归教育本身,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化,拥抱变化,顺应变化,引导变化。
第二位引导嘉宾,东软教育科技集团高等教育事业部综合管理部部长谢尚飞先生做了题目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在数字经济下的创新与发展。依托东软产业优势与多年教育积淀,针对IT人才培养,定制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和课程培训体系,全方位、立体化赋能院校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与改革创新。
第三位引导嘉宾,东北大学刘正浩教授以《基于大模型的在线教育研究进展》为题,分析了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热点、技术分析,介绍了面向课程规划的智能教育系统、面向代码生成的大模型研究、如何以大模型为工具实现课程大纲优化、课程规划等,最后,刨析了AI在教育中存在的挑战,思辨深入、发人深省。
引导发言结束后,进入论坛讨论环节。
三位特邀嘉宾东北大学张天成教授,沈阳大学商学院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王玥教授,吉林海诚科技副总经理王福德先发言,并与参会者针对AI快速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影响、借助AI实现个性化教育模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如何维护学术道德底线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思辨,与会嘉宾激烈争辩,充分地交换了观点和意见,提炼了辩论的主要观点:
1、 AI到底是精灵还是恶魔,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对大模型进行定位,以及需要考虑大模型生成的结果是否具有可解释性以及可信性。
2、 针对AI技术的发展,从学院建设角度,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实现未来工作的有效衔接。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核心,通过借助AI加教育来实现低成本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未来以AI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以行业为中心,以专业为特色,赋能计算机专业人才发展。
3、 AI时代,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院招生,培养复合型人才来说具有正向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转换为对更高水平人才的求贤若渴。与时俱进,实现传统领域和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把握AI准确定位方向,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4、 针对学术道德底线的坚守,从国家角度应出台相应政策,坚守道德底线,加强隐私保护,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给予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及意识形态教育,守住学术底线。
本次论坛历时四个小时,吸引来自省内10余所高校,近30人参会,通过引导发言、论坛思辨,辨明了AI时代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探讨了基于大模型的个性化培养的方法。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体系,促进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进计算机专业进行更深、更广的学科研究,服务于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