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CCF YOCSEF沈阳在东北大学科学馆成功举办“高校、企业、教师、还是学生,谁来主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升级版’?”观点论坛。打造双创“升级版”,是国务院对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不断深入,积极推动了经济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民生就业改善。但是,随着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发展,原有模式、制度与考核标准随之不断调整,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高校、企业、教师、学生应如何在双创发展中重新定义角色与权重,相应管理与考核方式又将有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以双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观点论坛邀请了高校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学生代表,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思辨和讨论,希望为双创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启发。
CCF YOCSEF沈阳委员及来自多个高校和企业的二十多位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其中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秋野、辽宁东创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宏岩、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业部部长黄晓颖、辽宁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宏、沈阳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亮、致博科技(沈阳)有限公司创始人庞永恒参与活动。本次观点论坛由执行主席杨超、刘翠微主持。
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论坛伊始,CCF YOCSEF沈阳AC委员刘翠微对CCF YOCSEF论坛及规则进行了介绍,CCF YOCSEF沈阳候任副主席杨超对本次观点论坛提出的背景做了介绍。
本论坛的第一阶段是引导发言部分。首先由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秋野教授做了题目为《五育并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言。他以典型课程为例,分享了东北大学在双创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措施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展现了如何科学地设置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CCF YOCSEF主席潘宏为孙秋野教授颁发证书
第二位做引导发言的是辽宁东创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宏岩,发言题目是《高校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经验分享及方向探讨》。他分享了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过程中经验和挑战,通过典型成功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和深化实践双创驱动发展战略。
辽宁东创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宏岩发言
引导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第二阶段讨论“思辨”环节,杨超主持了这一阶段。此环节主要围绕三个论题展开讨论:1、高校双创导师目前主要由科研教师兼任,但较多科研任务和较高的考核标准导致教师无法对双创教育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因此为探索更好的双创模式,高校是否应该聘用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如何配置其录用及考核标准中科研与双创的权重,从而促进二者进一步融合升级?2、创新=竞赛?大部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主要来源于竞赛成绩能够帮助其在保研或就业时获得优势,过多关注成绩确忽略了双创教育对于能力本身的提升,因此相比于成果,对于学生创新项目的考核是否应更进一步关注过程考核?3、创业=融资?投资公司、孵化平台对各类创业大赛、创投路演等活动的评判标准逐渐偏向于形式和成绩,导致创业者更多关注宣传而不是业务和技术本身,如何通过正确的培养、引导与考核让高校创业者更专注于事业内核而不是形式?
首先就论题1,吕宏岩认为:聘用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潘宏博士指出:兼具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经验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门槛较高,需要审慎地制定录用标准和相关待遇。企业代表徐博指出,高校吸纳具有企业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有助于推动高校创新项目与产业相结合,但如何在脱离企业后保持市场敏锐度是此类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黄晓颖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可以聘任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热情的科研教师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使得这部分教师能够对双创教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为此序列教师设计专门的晋升途径。
随后就论题2,于霞博士认为:一些创新性较高的项目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竞赛成果,在大学生创新项目考评中引入过程化考核机制,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工作。黄晓颖老师认为:竞赛有助于推动创新项目的开展,绝大多数在高级别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其中不乏一些项目经过多次参赛不断进行产品迭代,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赵宇航同学认为:竞赛是检验创新项目成果的一种方式,一些竞赛中设置了创新奖项来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学校将此类奖项纳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评价体系中。滕一平博士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竞赛,指出与别人进行竞争和PK需要综合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不断优化项目成果实现对别人的超越,此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接着就论题3,赵亮博士认为,一些高校创新项目具有非常新颖的想法,也可以在技术层面实现,但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而获得资本支持是对项目落地应用价值的一种肯定。庞永恒博士认为,如何跨越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是高校创业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挑战,一些有市场经验的企业界校友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创业基金,向高校创业者提供一些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吕宏岩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说明:依托高校的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机构一方面应当给高校创业者提供一些参加创投路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向前端孵化项目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使得高校创业者在项目研发早期更专注事业内核。
经过三个小时的深入研讨,本次观点论坛的思辨核心观点总结如下:
就论题1:
Ø 聘任兼具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经验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但应审慎地制定录用和考核标准,并对此类教师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
Ø 此类教师应如何合理的配置科研、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权重,需要结合不同学校的个性化特点考虑,避免陷入多方发力而难以兼顾的困境。
就论题2:
Ø 参加竞赛是检验创新创业项目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创新项目迭代优化,在与别人竞争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
Ø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积累的创新项目,难以在短期内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需要引入更加灵活的考核机制进行综合评判。
就论题3:
Ø 获得资本支持是高校创新项目应用价值的一种体现,如何跨越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是高校创业者应该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Ø 高校可以通过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向产品市场化尚未成熟的项目提供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减轻高校创业者的生存压力,使其专注于项目研发。
Ø 对于高校创业者来说,投融资模式是经过多方论证的最高效的创业模式之一,能够帮助尚未具备丰富社会资源的高校创业者尽快进入状态、步入正轨,同时更加专注于技术的升级完善,这也是高校创业者的核心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