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上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保定分论坛“疾风知劲草--后疫情时代,IT类学生就业向阳之路”观点论坛顺利举办。论坛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保定学术秘书、保定学院李爱华和CCF YOCSEF保定学术秘书、北京青城博雅教育有限公司合伙人尹红涛,线上执行主席为YOCSEF保定主席王珺。论坛邀请了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欣,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教学副主任、副教授袁和金,河北海纳英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肖玲作引导发言;在思辨环节邀请了CCF YOCSEF天津AC委员、天津中科闻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伟,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团委书记王建文,CCF高级会员、CCF保定分部秘书长、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网络数据中心主任丛帅。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其中计算机类毕业生数为43万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其中计算机类毕业生数为45万人;2024年高校毕业生为1179万,同比增长21万人。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也在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应届生就业难度持续增加,学生、高校与企业可能会继续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此背景下,CCF YOCSEF保定将举办题为“疾风知劲草--后疫情时代,IT类学生就业向阳之路”的观点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IT类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探讨向阳之路,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思路。
论坛开场,由CCF YOCSEF保定学术秘书尹红涛做了CCF YOCSEF介绍,CCF YOCSEF定位是青年精英训练营,以“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为宗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提高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保定分论坛的定位为:为青年提供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和发声的平台。活动分为嘉宾引导发言和思辨讨论两个环节。
在引导发言阶段,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欣作了题为“审核评估和工程认证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的引导发言。张欣解析了工程认证标准对人才培养中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要求,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人才需求分析进行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设计,通过三个循环来不断优化和提升教育质量,以达到持续改进,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学校维度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张欣作“审核评估和工程认证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的引导发言
随后,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教学副主任袁和金作了题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的引导发言。袁和金从大学之道入手,针对人才培养的痛点和现行的培养模式、学生就业难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展开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大多是“单兵作战”模式,而实际的工程问题复杂多样,企业更注重和强调“团队精神”。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契机、建成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多元化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全员共同参与的创业项目、创新竞赛指导模式,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使学生在深造率、就业率等方面尽快达到学校“十四五”建设规划要求。通过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和新知识的学习;校企合作的实质化、深入化推进;学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接轨等方式来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袁和金作“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的引导发言
河北海纳英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肖玲作题为“用专业赋能思维,寻找职业机会”的引导发言。在发言中,从“专业”的意义开始引入,从赋能思维和工具思维两个角度分析,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解读现状经济业态下的职业机会,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对各行业的赋能机会,通过各个招聘平台了解各个行业及各个岗位和寻找有行业共性的职位,运用专业学会融汇贯通。
肖玲作“专业赋能思维,寻找职业机会”的引导发言
至此,引导发言环节结束,与会嘉宾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合影
接着,论坛进入思辨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以下三个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对思辨环节内容的总结与凝练:
议题1:IT类学生就业应该如何选择?
议题1思辨总结:对于考研、考公及公司就业等多种选择形式,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如职业规划、家庭经济状况、自身专业素养、社会发展因素等进行综合考量。目前公司需求更多的是T型人才,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个人能力选择相应的平台去提升自己,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不管是技术上的做强做细还是技术上做广做宽都是因人而异。总之对于学生而言,第一要拥抱变化才能更好的去选择,第二,要有成长性的思维才能应对就业路上的各种问题。
议题2:学生就业路上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孰重孰轻?
议题2思辨总结:专业技能看成智商,把人文素养看成情商,情知一体,两者是连续体而不是分隔体。对计算机类学生而言专业技能是就业路上的敲门砖,而人文素养是就业路上的基石。专业技能帮助我们打开职业的大门,展现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价值;而人文素养则引导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坚定方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与成功之路。
华北电力大学王建文发表观点和建议
议题3:IT类学生就业的向阳之路,路在何方?
议题3思辨总结:后疫情时代,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无论是编程技术、数据分析、网络安全还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类学生都应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培训课程、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其次,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学生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计算机类学生还应注重提升自己在沟通、协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做好职业规划和个人定位。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通过了解不同岗位的要求和职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学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并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河北大学丛帅发表观点和建议
执行主席李爱华之后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
(1)后疫情时代,我们的教育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学生的就业形势等方面带来新的问题;
(2)在后疫情时代的就业路上,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如同双翼,缺一不可,共同支撑着他们飞向成功的职业天空。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计算机类专业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核心,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与提升。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提升,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计算机类学生自身而言需要从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实习经验、求职策略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市场变化。
在论坛最后,为了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对计算机类学生就业路给出思考与启示,对参加论坛活动的嘉宾颁发了感谢牌。
为嘉宾颁发感谢牌
论坛进行间隙,为推动保定保定YOCSEF创新,共筑科技未来,“YOCSEF保定活动中心”在北京青城博雅教育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YOCSEF保定活动中心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