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苏州
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经验、挑战与趋势
时间:2017年6月24日(周六)9:00-16:30
地点: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红楼学术报告厅
敬请光临
过去20年,我国信息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许多信息领域的知名国际会议从20年前难觅中国学者身影发展到如今中国学者逐渐成为很多重要国际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飞速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原创性成果稀少,国际合作研究参与度低等。
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是全球科学技术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已发表的研究论文统计,目前全球国际科技合作仍然由美国和欧洲主导,中国学者的全球合作研究参与度甚至不及欧洲的一个国家。跨国界、区域性、全球范围以及涉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双边和多边参与的国际科技合作正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以及加速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重要高科技产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将有助于推进我国信息科技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信息科技实力、促进信息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抢占未来信息革命制高点。
鉴于信息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CCF YOCSEF)苏州分论坛将举行“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经验、挑战与趋势”研讨会,邀请来自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者,信息领域学术和产业的相关学者和专家,共同讨论我国信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分享成功经验、提出应对策略等,同时就如何更好地激发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讨论。
活动日程
第一阶段 (8:30-12:00)
08:30–09:00 活动签到
09:00–09:15 参会嘉宾介绍,领导致辞
09:15–09:55 特邀报告:
09:55–10:35 特邀报告:机构建设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俞凯,上海交通大学)
10:35–11:00 茶歇
11:00–11:40 特邀报告:构建国际协作的开放知识图谱平台(漆桂林,东南大学)
12:00–13:00 午餐
第二阶段 (13:30-16:30 )
13:30–14:10 特邀报告: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经验分享(尹一通,南京大学)
14:10–14:50 特邀报告:构建可信软件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引进到吸引人才的转变(张敏,华东师范大学)
14:50–15:20 茶歇
15:20–16:30 Panel讨论(主持人:熊德意)
讨论嘉宾:俞凯、漆桂林、张敏、尹一通
执行主席:
熊德意 博士,苏州大学教授,计算机系主任,CCF YOCSEF苏州2017-2018 年副主席
张 召 博士,苏州大学教授,信息管理系副主任
尤 佳 经理,苏州蓝甲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CF YOCSEF苏州2017-2018 年副主席
主办单位: CCF YOCSEF苏州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与应用专委会(筹)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与应用专委会(筹)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青工委
参会者:IT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等
联系人:尤佳 youjia@bluesv.com.cn 如参会,请于6月23日前提交信息,以便提供会务。
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红楼学术报告厅
信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经验、挑战与趋势
特邀讲者:俞凯
俞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苏州思必驰公司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剑桥大学博士。长期从事语音语言处理、人机交互及机器学习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中组部青年千人,NSFC优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IEEE高级会员,IEEE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cal Committee 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声学学会语音语言、听觉及音乐分会委员,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技术工作组副组长。研究兴趣涉及自然语音语言交互的多个核心技术领域,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 100 余篇,获 4篇最优论文奖,担任InterSpeech、EUSIPCO等国际会议语音识别、口语对话系统领域主席。他所搭建的语音识别系统曾获得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防部内部评测冠军;负责设计实现的认知型对话系统获得首届国际口语对话系统挑战赛可控测试冠军等。他创立苏州思必驰公司,进行智能语音及对话技术的产业化,入选2016高盛全球人工智能报告“AI Key Players”及2017年Gartner“Cool Vendors for AI”。
报告摘要: 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产业发展,达到共同进步。国际合作主要是以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结构性的互补性需求为基础,依托各类合作项目展开。本报告将以智能语音语言处理领域为例,回顾国内外的学术共同体及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历史经验,提出机构建设在学术和产业发展,以及国际产学研合作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需要学术和产业界共同推动。
特邀讲者:漆桂林
漆桂林,东南大学教授、博导,获得“六大人才高峰”资助。漆桂林先生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知识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是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特约专家。是语义Web著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Web Semantics的编委。曾任中国语义Web和Web科学大会主席、国际会议JIST程序委员会主席。指导学生在国际会议ICTAI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6项专利获得授权或者受理。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欧洲第七框架项目Marie Curie IRSES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并且承担了华为、百度等企业项目,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了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课题“高考机器人”的一个子课题。在知识工程、大数据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领域有将近20年的研究和产业化经验。
报告摘要:随着万维网组织W3C链接数据项目的提出和谷歌知识图谱项目的提出,知识图谱受到了热爱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大数据和问答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演将介绍openKG,一个国际协作的开放知识图谱平台。openKG旨在促进知识图谱数据的开放与互联,促进知识图谱和语义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48个机构,包括微软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在openKG平台上传数据和工具。openKG跟一般的数据提供平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平台上汇集的是质量比较高的知识图谱以及构建图谱所需要的工具。提供openKG,可以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申请国际合作项目。
特邀讲者:尹一通
尹一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到母校南京大学任教。 研究方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多次受邀在庞加莱数学所 (Institut Henri Poincar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算法随机性中心等国际著名学术单位作一小时报告。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并于2016年受邀作为全球50位专家之一参加UC Berkeley举办的“计数复杂性与相变”国际项目。
报告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在计算机科学的科研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理论计算机科学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由于其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在国际化合作的现状与趋势方面又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报告从报告人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一些在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经验。
特邀讲者:张敏
张敏,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负责学院的国际合作事物。上海交通大学理论计算机与巴黎第七大学信息科学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化方法,复杂系统的量化验证等。在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Fundamenta Informatica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ion Reasoning, Concur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和中丹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成员。
目前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
报告摘要:回溯信息学科的国际合作之路,都是始于诚挚邀请外籍专家短期来访,中国的学者跟随其研究方向,甚至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去适应国际的研究潮流;这会导致原创性科研成果不多,国际合作研究的参与度低等不足之处。中国的学生也以能够走出国门去世界其他大学或科研院所学习为荣,主观地认为在国外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好地培养,这也导致国内人才流失严重。如何改变这种追随式国际合作方式,成为目前信息领域国际合作的最大难题。得益于中国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可信软件领域在国内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有了一个扭转国际合作原动力的契机。通过构建国际化人才高地,培养高端信息领域人才,最终形成可信软件产学研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从而逐步实现汇聚式的国际协同合作方式,推动了国内自主可控研发。
熊德意,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系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对象。2007年至2012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任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多语言信息获取、自然语言理解和深度学习等。在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EEE TASLP、 AI、JAIR、 AAAI、 IJCAI、 ACL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一部,编著会议论文集多部。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获得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曾是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AFNLP干事、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文信息处理学会理事会成员。目前是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及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苏州分论坛副主席(2017-2018)。担任IALP 2012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CWMT 2017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欧盟多国联合项目QTLeap咨询专家。
熊德意,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计算机系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