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重庆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重庆举办技术论坛“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技术路径探索”
2025-11-02 阅读量:0 小字

国家大数据局2024年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2025年7月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重庆承担了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汽车)等可信空间试点建设。与此同时,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的深度转型,数据成为核心竞争要素‌。重庆作为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以长安、赛力斯为龙头,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配套企业超600家,智能网联领域上下游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亟需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以整合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全链条数据,解决数据孤岛与安全矛盾。为梳理企业行业数据流通需求、思辨可信数据空间构建技术路径,促进重庆汽车产业发展,2025年10月25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重庆分论坛在重庆理工花溪校区明德楼举办“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技术路径探索”技术论坛。

合照

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YOCSEF重庆学术委员会组织,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论坛特别邀请重庆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琴博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宁教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王涵高级工程师担任引导嘉宾。本次论坛汇聚了三十多位来自企业与学术界的代表。

会议正式开始后,执行主席陈芋文、陆艳军介绍了CCF YOCSEF的文化理念,并对本次观点论坛的背景进行了介绍。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引导发言和议题思辨两个环节。在引导发言阶段,三位嘉宾从不同维度剖析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

引导发言一:《可信数据空间解析》

张晓琴以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这一政策驱动出发,介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背景、重要性,梳理了可信数据空间的8个政策文件,并从技术视角、系统视角、产业生态视角分别解读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关键内容,对比可信数据空间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关系,最后从技术架构、核心能力、安全防护、参与方、运营机制、典型场景、场景规划、生态规划等角度详细解读了重庆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情况。

引导1

引导发言二:《智能网联汽车跨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王宁介绍隐私计算为多学科交叉技术,涵盖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差分隐私、零知识证明、联邦学习及可信执行环境等主流技术子项。其技术路径包括:密码学路径(如安全多方计算)、硬件路径(如可信执行环境)及人工智能路径(如联邦学习)。随后,他详细讲解了多方安全计算中的密码分析、不经意传输、零知识证明、混淆电路、同态加密及机器学习等技术。最后,探讨了基于去中心化信任的跨域认证、基于条件隐私保护的匿名认证、基于后量子密码的认证及基于PUF和模糊提取器的认证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实验结果。

引导2

引导发言三:《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探索》

王涵从政策发展背景、汽车数据规模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应用场景切入,剖析数据流通痛点;重点阐述汽车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路径、中国汽研数据板块优势及国家认可,并介绍其建设汽车行业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思路、功能及技术能力;最后,详细说明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目标、数字资源与场景建设、典型应用场景(如高质量研发数据集、新能源安全一账通)、数据产品与运营体系建设,以及企业与政府支持情况。

引导3


论坛下半场进入思辨环节,围绕三大核心议题,现场交锋热烈、碰撞不断:

思辨议题一:汽车企(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可能涉及的数据及预期建设目标,数据流通过程中有哪些技术风险点、管理风险点?

长安汽车王颖异:从企业端长安汽车比较关注市场营销、客户画像、营销服务比如维修保养数据、供应商供应链方面等数据空间安全。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朱嘉奇:从数据分析挖掘的算法和模型方面,数据可信空间要服务于场景应用,时序数据怎么构建可信空间,记录数据时间戳服务于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要挖掘数据可信空间的重要信息,应用于现实场景中。

思辨1-1思辨1-2思辨1-3

思辨1-4思辨1-5思辨1-6

与会嘉宾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思辨讨论:

1. 企业数据应用与安全需求‌

车企视角:‌重点关注市场营销、客户画像、维修保养及供应链数据的安全管理,强调数据在业务场景中的价值挖掘与风险控制。

数据类型与流通矛盾‌:整车、供应链、用户画像等数据因权属分散(如不同机构持有)导致流通效率低,需解决“算法适配性”与“数据共享意愿”问题

2. 数据可信空间构建‌

场景驱动‌:可信数据空间需服务于实际应用(如时序数据分析),通过时间戳等技术确保数据可追溯性。

标准与合规‌:需结合国家及行业要求定义可信空间标准,部分场景下数据采集标准可高于国家标准。

3. 数据流通与效率挑战‌

算法与共享障碍‌:数据流通需解决算法适用性、机构间数据孤岛问题,并优化管理效率。

非隐私数据合规性‌:车企数据主要来自自采、授权及政府渠道,符合法律要求。

权责划分模糊‌:数据属性和权责未明确,导致管理风险;

合规与风险平衡‌:车企数据采集需符合国家标准,但可信空间要求可能更高;

车机端个人数据(如声音、照片)处理缺乏完善规章制度,需通过技术脱敏(如结果数据)降低风险。

4. 数据安全与风险管理‌

敏感数据处理‌:人脸数据需授权并脱敏后使用,技术风险通过连接器透明化筛选。

个人数据权责‌:车机端采集的语音、图像数据需明确权责划分,当前制度仍需完善。

5. 未来方向‌

权责明晰是基础‌:需通过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明确数据属性,解决“谁拥有、谁负责”问题。解决数据属性划分与权责归属问题,推动跨机构协作。

技术标准需先行‌:可信数据空间需结合时序分析、连接器筛选等技术,同时制定高于国标的产业标准。技术透明化‌,通过连接器、预处理技术降低数据交易风险,强化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与流通平衡‌:个人数据需通过授权、脱敏处理实现合规流通,避免因管理风险阻碍数据价值释放。

场景驱动价值实现‌:可信数据空间应围绕营销、安全、供应链等场景构建,以应用需求倒逼技术与管理创新。

形成以下核心观点‌:汽车行业数据可信空间的构建需以‌场景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标准化‌(如时序分析、连接器)和‌权责明晰化‌(如数据属性划分)解决流通与隐私矛盾,同时依赖‌国家/行业标准‌的完善推动数据价值释放。

思辨议题二:构建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时如何进行技术选型(同态、联邦学习等),以平衡数据安全与数据可用?

中国科学院刘江: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开源数据,车上的数据是隐私的,可信数据空间包含那些数据,比如特斯拉的数据是透明的,有权利调出使用。数据来源比较广,可以是仿真数据、数据管理部门授权,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技术来支撑数据保护。

浙江安恒胡文袁: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过程不是一个全量化,数据在使用之前进行过预处理。在数据流通过程中,基于场景使用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路线。数据使用是以场景化为驱动。在评价数据安全和使用,更多关注数据出境。各个企业需要的是了解数据标准的法律法规。

思辨2-1思辨2-2思辨2-3思辨2-4思辨2-5思辨2-6

与会嘉宾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思辨讨论:

1. 数据来源与可信空间定义‌

开源与隐私数据并存‌:车企数据(如特斯拉)需透明化处理,但用户隐私数据受法律保护,需通过授权或司法程序调取。

多源数据支撑‌:数据可来自仿真、管理部门授权等,不同场景需匹配差异化保护技术

2. 场景化驱动的技术选择‌

非全量化处理‌:数据需预处理后流通,技术路线应基于具体场景需求。

规则与路径‌:技术选择需结合市场应用,建立标准化流程。

3. 隐私保护与权责机制‌

用户隐私验证‌:通过第三方平台与用户建立合作,确保数据保护性使用。

车企数据管控‌:原始数据经加密传输,场景应用仅提供结果数据,避免隐私泄露。

司法与第三方介入‌:敏感数据(如事故数据)需第三方机构参与分析,确保公正性。

4. 数据真实性验证与成本平衡‌

防伪造机制‌:通过代码审计、智能合约及法律约束验证数据真实性。

采集周期与成本‌:数据采集周期由数据源方决定,需评估服务器成本与数据质量。

5. 行业痛点与未来方向‌

透明度与信任‌:车企数据(如黑匣子)需加密管理,司法程序保障真实性。

标准与法规完善‌:企业需明确数据出境规则,推动行业级可信空间标准。

形成以下核心观点‌:可信数据空间需以场景为核心‌,技术选择与隐私保护需动态适配实际需求;权责透明化‌是关键,通过第三方协作、加密传输及司法介入建立信任机制;行业标准与法规‌需同步完善,平衡数据流通效率与安全,解决真实性验证与成本问题。

思辨议题三:如何设计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管理架构,促进数据要素流通?

绿盟科技集团向国勇:技术管控,从非法测绘场景、高清地图管控自动驾驶场景管控过程中,数据权责导致很多车企和供应链厂商不愿意去共享数据,共享出去了收益是什么?技术管理架构要依靠连接器、数据交互平台,统一相应的标准、行业或者成立标准委员会促成数据交易的机制。

思辨3-1思辨3-2思辨3-3

思辨3-4思辨3-5思辨3-6

与会嘉宾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思辨讨论:

1. 数据共享的权责与技术管控挑战‌

车企与供应链的顾虑‌:数据共享的收益不明确,导致企业不愿共享(如非法测绘、自动驾驶场景数据)。需通过技术架构(如连接器、数据交互平台)和统一标准促进交易机制。

动态价值与场景化定价‌:数据价值随使用场景变化,需结合贡献度或场景需求灵活定价。

2. 数据资产定价的复杂性‌

链式分配与多方议价‌:数据价值分配需多方参与,但议价过程复杂,尚无统一标准。

评估方法待完善‌:当前依赖会计方法(如比较法),需国家出台评估标准以解决企业间数据能力差异导致的分配问题。

3. 可信数据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据匹配与产权风险‌:数据使用者需在可信空间筛选可用数据,同时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资产评估模型构建‌:需建立涵盖采集成本、场景价值的定价模型,推动数据流通。

4. 场景驱动的技术架构‌

技术适配场景需求‌:数据流通需依托具体场景设计技术架构,确保权责清晰、价值可量化。

形成以下核心观点:权责与收益需明确‌,通过技术管控和标准委员会机制,解决数据共享的权责矛盾;动态定价与标准缺失是瓶颈‌,需国家主导制定数据资产评估标准,平衡多方利益,带动需求增长从而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场景化与产权保护并重‌,可信数据空间需结合场景需求,同步解决数据匹配与知识产权问题。


热门动态
2023-01-10
CCF YOCSEF重庆于2023年1月7日,在重庆市渝中区总部城A区6号...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