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下午,CCF YOCSEF成都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举办“义务教育阶段AI赋能教学:机遇还是挑战?”峨眉论剑观点论坛。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YOCSEF成都学术委员会协办。论坛由CCF YOCSEF成都学术委员李海(爱奇艺)和陈晓亮(西华大学)担任执行主席,由YOCSEF成都学术委员张晓均(西南石油大学)和杨彦斌(四川大学)担任线上主席。本次论坛邀请了成都大学高朝邦、科大讯飞冯爽、四川师范大学吴长城、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唐翊、成都七中育才(华兴分校)廖聆竹、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邓志伟、成都大学李霞、成都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赵杰、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朱荣等多位来自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代表,还有来自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百度、成都东软学院、华清远见教育科技集团、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信息安全保密协会、科大讯飞、福建风林火山、四叶草安全、成都超算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CCF YOCSEF总部、郑州、哈尔滨、保定、重庆、长沙、福州、昆明、西安等分论坛的学术委员们参加了本次论坛。
AI与教育的跨界融合正在撬动着教学范式的壁垒,引领教育模式的重塑,催生了教学过程的新突破。义务教育阶段迫切需求教学智能化,希望AI能够提供个性化、适应性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进一步释放义务教育革新活力,减轻教学负担,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本次论坛聚焦AI赋能义务教学可能增加教师负担、影响师生互动、以及影响教育公平性等挑战,邀请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家长们围绕AI赋能义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辨。
在此次论坛之前,YOCSEF成都已先后走进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和成都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进行调研,为一线义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人工智能赋能工具的培训,并就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进行了交流讨论。
开场环节,YOCSEF成都23-24主席牛宪华做了YOCSEF介绍,执行主席李海和陈晓亮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基本情况和论坛议程。
第一个引导发言时由成都大学高朝邦带来的《AIGC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影响》。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技术工具和产品种类繁多,但教师主动运用的意愿不高,且现有产品更侧重展示功能而非实用价值。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支持,但现有技术的可解释性仍然不足;人工智能的介入也在改变人们对教育教学的各种观念,比如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设置观以及人机合作的教学观等。同时,他也警示,在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容易陷入“教学异化”的误区,如师生关系、知识体系的碎片化以及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缺失等。
第二个引导发言来自科大讯飞冯爽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健康评测和疏导,弥补人的关爱所不足的地方。科大讯飞正在通过类似孩子喜闻乐见的“减压星球”等产品,从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校园生活等维度分解孩子的压力源,并给出个性化的减压建议。这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考试焦虑,防止出现负面事件发生。冯爽认为,基础教育需要从多角度展开对孩子的关爱,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人工的不足之处,实现对每一个孩子个性化的理解和关爱,这是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个引导发言是由四川师范大学吴长城带来的《文心大模型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他 通过AI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意义。AI工具生成的形象化古诗场景与学生自己的联想形成对比,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优化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重构教学要素,更好地发挥AI的优势。当前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单一教学、难以理解、评价不完善等,都可以通过AI的智能化应用得到改善。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不断地探索,可以持续优化教学效果。
在思辨环节,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效果和影响展开思辨。首先,从“AI赋能教学对教师是‘神助攻’还是‘拦路虎’?”切入,探讨AI在教学场景中的最佳定位。然后聚焦“AI赋能教学能否保证师生人文互动的持续性?”,呼吁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人文精神。最后,在“AI赋能教学是教育公平的‘平衡器’还是‘失衡器’?”议题下,讨论AI在教育领域的介入是否会加剧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在思辨环节的每个议题中,论坛均邀请两位特邀嘉宾从技术发展方向、教育领域现状等不同角度进行专题思辨。与会嘉宾根据自身实践,结合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深入剖析各个议题的思辨焦点。
思辨议题1:AI赋能教学对教师是“神助攻”还是“拦路虎”?
思辨嘉宾唐翊在思辨环节中指出了当前AI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应用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他表示,ChatGPT等系统可能会替代学生的主体思考,这与教育的本质要求相违背,难以激发学生思维;语料内容可能存在偏向隐患;生成的教案往往脱离实际,反而增加教师负担。可以看出,现有AI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难以成为有效的“神助攻”,反而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思辨嘉宾廖聆竹针对当前AI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种种矛盾,提出了深刻反思。她指出,过度依赖电子化和交互式工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增加教师负担,也不利学生身心健康;众多系统和工具之间缺乏有效链接,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些现实问题充分暴露出当前AI系统距离真正成为教师“神助攻”还有较大差距,反而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她呼吁AI开发者要打通从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与教育教学实际和需求真正对接,否则AI很难真正融入教学、服务教育。
与会嘉宾展开了积极讨论,多数嘉宾认为在当前阶段AI对教师更多是“拦路虎”。其一,现有AI系统和工具的成熟度不够,增加了教师的学习和使用负担,也难以真正适应教学需求;其二,AI生成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误导风险,增加了教师的审核和管理难度。也有部分嘉宾支持AI是“神助攻”的观点,认为任何新技术都需要时间成长和优化,AI可以扩大教与学的可能性空间。此外,嘉宾们也注意到,AI系统的效果可能因教育阶段和领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当前AI系统离真正成为教学的“神助攻”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新突破。
思辨议题2:AI赋能教学能否保证师生人文互动的持续性?
思辨嘉宾邓志伟指出,AI赋能教学若要真正维系课堂的人文互动,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是不可或缺的。AI可以在教学设计、评价分析、行为诊断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和核心作用仍然在教师。过度依赖AI则很容易造成“教”的机械化和异化。AI是工具和手段,最终仍需依赖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专业判断和人文精神,持续推动师生交流互动。特邀嘉宾李霞对AI赋能教学保证师生人文互动持积极态度。她认为,AI可以增强对学生的理解,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实时监控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问题发现和针对性指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内容,可以拓宽互动渠道。AI赋能教学不仅可以保证人文互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
与会嘉宾展开积极讨论并提出了不同观点。部分嘉宾认为,AI可以辅助分析学生数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有助于推动师生交流;也有嘉宾提出质疑,机器难以实现与人的情感连接,过度依赖AI反而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此外,部分嘉宾也注意到,这与教学阶段和场景有关,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注重人文关怀,不宜过度依赖AI,而高等教育阶段则有可能适当放大AI的介入程度。与会嘉宾普遍认为,AI至多是辅助工具,真正的人文互动还是需要依赖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情感投入,AI难以“保证”人文互动的持续性,最多是“助推”的作用。
思辨议题3:AI赋能教学是教育公平的“平衡器”还是“失衡器”?
思辨嘉宾赵杰表示,A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他认为,通过AI工具和系统,偏远地区的师生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资源。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教育智能化,期望利用AI技术平衡教学资源,解决师资短缺等问题。他建议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研发真正适合教学需求的AI产品,使其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平衡器”,而不是“失衡器”。思辨嘉宾朱荣表示,AI技术可以通过生成精美的可视化教学内容,改善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AI在这种意义上是教育公平的“平衡器”。但他也注意到,AI系统的引入可能加重非科技领域教师的工作负担,这点则是“失衡器”的一面。在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AI可以生成虚拟教学场景,丰富教学形态,激发学生兴趣,这对推进教育公平是积极的作用。
与会嘉宾展开了积极讨论。部分嘉宾认为,AI可以集成优质教学资源,惠及边远地区学校,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在这种意义上是“平衡器”。但也有嘉宾担心,受地域和教师意愿等因素影响,AI技术实际引入可能恰恰加剧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嘉宾们普遍认为,AI技术本身提供了实现教育公平的可能性,但要真正发挥“平衡器”的作用,还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推广,并充分兼顾师生的真实需求。
本次论坛的讨论和思辨环节揭示了AI在教学实践中的双刃剑特性,既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也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为了确保AI技术能够成为教育改革的助力而非阻碍,需要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确保技术的高可解释性和高可信度,以及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未来,AI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其能否成为义务教育的有效助力,还需相关领域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最后,两位执行主席为6位思辨引导嘉宾颁发了感谢牌,YOCSEF成都23-24主席牛宪华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论坛通过投票选出本次“峨眉论剑”最佳辩手杜霞(中国电子云)。最后,主持人预告了下一次观点论坛《智慧共治共享:数字赋能乡村的机遇和挑战》将于2024年3月2日举办,诚邀相关领域的朋友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