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长沙分论坛
于
在中南大学(校本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民主楼小礼堂
举行专题论坛,敬请光临
论坛主题
研究生如何走向优秀与卓越!
研究生生活只是虚度青春吗?研究生只是廉价劳动力吗?研究生的未来只有公司和学术的选择吗?研究生的生活究竟如何度过,爱情、事业、生活应该如何和谐的融合与相辅相成;师生、同学间关系怎样才能融洽;技术、学术之路应该如何开拓进取。本论坛由曾经亲身经历过研究生阶段并学有所成的前辈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分享自身经历与感悟。
程 序
08:30 签到
09:00 论坛开始
特邀讲者:殷建平 国防科技大学,我军第一个博士后,“优博”论
演讲题目:如何规划和进行自己的研究
特邀讲者:王意洁 国防科技大学,最早的“优博”论文获得者
演讲题目:研究、生活,研究生活中的困惑和经验
特邀讲者:李东升 国防科技大学,第一个在INFORCOM和ICDCS同时发表论文的大陆研究生,“优博”论文获得者
演讲题目: 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执行主席:邓晓衡 中南大学
董 威 国防科技大学
参与者: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用人单位,计算机专业人士,政府相关人员,受教育者,其他有兴趣者
报名联系:Email:d.li@mail.csu.edu.cn; Tel: 13975146200
研究生如何走向优秀与卓越!
特邀讲者:殷建平
1990年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93年初从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同年评为副教授,1994年评为硕士生导师,1998年评为教授,200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是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军队院校首届教学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内多种核心刊物的特约审稿人。从1993年起,每年都应邀担任一个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或组织委员会委员或主任。长期潜心研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网络算法与信息安全等技术。发表论文1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SCI:25篇,EI:68篇,ISTP:27篇,据初步统计共引用66次,他引34次,被SCI检索的引用19次,4篇被评为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优秀论文。获中南地区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各1次。任我国第一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分支编委,该书获中国图书奖。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部委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主讲过9门不同课程。累计指导博士生16名,硕士生50余名,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首届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和中创软件人才奖,并获军队一类岗位津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报告提要: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相继成为了研究生,有的攻硕,有的攻博。短则3年长则8年后,他们拿着各自的学位证书再次接受着社会的挑选。有的“十分抢手”,有的“工作难寻”。这一切让我们广大师生不得不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甚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具体来说,在课程学习阶段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科学研究阶段应该怎样选题?怎样查阅文献?怎样确定研究内容与突破口?怎样形成自己的创新点?怎样展示自己工作结果的优越性?怎样通过“穷追猛打”或“旁敲侧击”扩大自己的成果?怎样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怎样研制有价值有特色的系统?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怎样使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怎样使自己得到导师的充分指导?怎样使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和协同工作中受益?怎样处理好学业与社团活动以及体育文娱活动的关系?本报告试图围绕上述问题,让听者分享讲者求学期间以及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期间的一些体会、思考与实践。
特邀讲者: 王意洁
报告提要:从1989年到2009年,整整20年,人生中变化最快的20年。从大学生到研究生,
特邀讲者: 李东升
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报告提要:由于多种原因,国外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学术论文很多都是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一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也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计算机界情况有所不同。但在一流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对提高我国计算机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声誉、扩大国际学术影响也有着重要意义。报告将结合自身体会,围绕计算机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的特点、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如何提高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投稿的命中率等话题,与参会同学
执行主席:邓晓衡
博士,副教授,2005年于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并作为引进人才留校任教,现为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副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分论坛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无线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质量优化,网络计算与可信计算。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计划、中
执行主席:董威
副教授。2002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今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研室从事高可信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测试与验证等方向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863 课题1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课题1项、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此外,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200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近年来,曾应邀赴法国国家计算机科学与控制研究所(INRIA)、法国Verimag实验室、巴黎高师(ENS)、韩国首尔大学(SNU)等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先后赴英国、奥地利、希腊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作论文报告。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2部、译著1部。任计算理论国际会议(ICTAC’2009)程序委员会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的通信评议专家和《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