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强,高校教育也在逐渐全球化,不同国家之间的高校积极进行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建立分校、来华留学等,关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话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讨论。在国际各国竞争加剧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面向未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该如何建设,是强调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引进来”,还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建立海外校区“走出去”?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国际人才就业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厦门分论坛于9月17日14:00组织题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观点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学术界、企业界相关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上述问题的新观点与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执行主席为吕文超(CCF YOCSEF厦门AC)、陈龙彪(CCF YOCSEF厦门AC),论坛伊始,两位执行主席介绍了参会嘉宾并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同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议程、论坛背景。其后,张龙晖(CCF YOCSEF厦门 主席)介绍了CCF YOCSEF文化、背景、特征、定位、使命等。
嘉宾引导发言
引导嘉宾1: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院长林凡教授就题目为《中国视野下的新国际化教育之思考》做了第一个引导发言报告,报告中介绍了国际化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式国际化教育发展趋势—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教育成为推动者;走得出、回得来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之路;中国国际教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中西融合将成为主流;逆全球化等不确定因素仍将成为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
引导嘉宾2: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闽赣区域总经理宋桥白做了题为《探索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引导发言,结合当前产业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现状,提出了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实践中,如何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化办学改革等相关建议。
引导嘉宾3:
黄伟强,厦门海归之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的引导发言题目为《国际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他介绍了以国际交流为实践形式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包含情感、知识和技能层面。
思辨环节
经过茶歇和集体合照留影后,进入到了激烈的思辨环节,思辨环节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1)国际形势不明确的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机遇还是挑战?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成效如何客观评价?区域差异、路径差异、层面差异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如何促进青年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思辨环节中,大家都踊跃参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行业视觉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就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展开了激烈讨论。
议题1:国际形势不明确的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机遇还是挑战?
郝关兵(携程集团)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国际教育环境的变化,挑战了原有的学术权威秩序,同时面临经济发展和话语权等挑战,另外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满足当下核心技术和产业不落后?是教育和产业从业者都需考虑的问题;引进来和走出去也存在新的问题,引谁进来,走向哪里?都在挑战文化输出、产业输出、经济输出、模式输出;李一鸣(留学美国)也认为挑战更多,从自身2+2中美合作办学出国留学情况叙述了当下国际教育存在的问题,国内部分存在学校和产业的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可从国内产教融合做相应改善,国外部分则更多是受国际形势影响;王宁(厦门华厦学院)则认为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家层面,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是被需要的,走出去有需求,引进来也有需求,需求蕴含机遇;谢舒逸(华侨大学)表示对顶尖院校来说是机遇,疫情期间,头部学校的交流更便利,而对于普通学校是挑战,导致院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从学科差异来说,建筑设计这类实践性专业,远程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则是挑战,理论性学科,更多是机遇,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在国际教育国家选择上是倾向欧美国家还是小语种国家,则表示需立足于城市本身的优势,比如厦门和BRICS,结合自身条件,考虑是欧美还是“一带一路”国家。赵集民(睿优智造)认为"机遇“大于”挑战“,疫情下国际形势出现多元化,国外环境变幻莫测,把握机遇对高等教育未来国际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张龙晖(智融合科技)认为“引进来”是机遇,疫情时代“走出去”变得困难,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打破学校固有的物理限制,建设大学综合体,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江璐(留学日本)“走出去”是一个机遇,未来国际化建设变宽,国外的教育是“引导式”教育,更有利于下一代成长。沈澍(厦门大学)“走出去”是机遇,国际市场方面,着眼到力所能及的市场,开拓一些新兴国家。
议题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成效如何客观评价?区域差异、路径差异、层面差异
第二个议题从区域差异:QS排名参准:学术声誉(40%);论文引文数(20%);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学生比例(5%);路径差异:活动类型、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层面差异:政府政治参与、院校层面,展开思辨。
苏彦聪(厦门理工学院)阐述了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动因上来说,产业链上,强的专业学科为当地产业所用,研究型学校,更自由自主,理论前瞻性内容更多,从路径差异上来看,日本学校校园文化做法值得参考,通过建立各个社团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学习多元文化;江璐(留学日本)以日本高校教授内诺制,政府参与较少为例,说明国际教育的层面差异;侯嘉良(留学日本)同样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高等教育也会看重区域差异,国际学生比例,文化交流,国际化格局等;张龙晖(智融合科技)本科看综合排名、硕士看专业排名、博士看导师在学术圈的影响能力,综合排名强的学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硕士考虑专业性更多,博士是需要一个好的引入人,进入垂直研究点;王宁(厦门华厦学院)国际化教育建设在路径差异角度,建议可以开一些看世界的讲座,来拓展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张雪白(厦门理工学院)本科阶段国际化建设的标准是需要营造国际化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交流冲击;郝关兵(携程集团)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动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成效本质在于高等教育,核心是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受限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所以要突破,要国际化,而时代变化,高校评价体系的缺失也是需要突破;黄伟强(海归之家)认为世界排名是参考数据,是有需要存在的,也同时是具有参照性的,要把参考的时效性应用最强。
议题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建设如何促进青年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
娜木汗(海渡中汗智能科技)当前正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国际化教育应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匹配;黄星源(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文化建设关系到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郝关兵(携程集团)参考携程招聘体系,管理培训生、社会招聘生根据不同方面的沟通能力,业务协调能力,业务创新能力进行全球轮岗制培养;游政贤(小快网络)国际化实践环境,需要一个创新的环境,可与企业进行校企结合;江璐(留学日本)在政府和高校层面的支持下,建立学校海外学分交换制度,在不影响整学制时间的情况下,培养语言、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黄伟强(海归之家)从形式上,国际化协作力的培养,可以举办一些联合国模拟,模拟冲突等;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观影文化鉴赏等;实践能力上,则需提供更多的国外交换机会,创造机会,拓宽视野;田雪清(金圆集团)新代际沟通能力也是国际人才需要掌握的能力。
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还收到了来自海内外友人用不同国家语言(法语、德语、西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俄语、英语)表达“YOCSEF厦门 你好”。
最后,感谢各位讲者,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内容和交流。
CCF YOCSEF厦门2022-2023年度论坛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