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我国近十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两大行动纲领。中国制造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早已成为一道“必选”题。在制造业鼎新革故的进程中,如何紧密结合市场现状、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系统化推进全制造流程(研发/设计/生产/供应/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与智能化变革?
7月16日上午,CCF YOCSEF厦门组织题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实现战略平衡?”的观点论坛,本次论坛执行主席为张翼(厦门分论坛副主席,厦门大学)、赵集民(厦门分论坛AC,睿优智造),线上主席为张雪白(厦门分论坛学术秘书,厦门理工学院)、谢冰冰(厦门分论坛AC,唯一网络)。
论坛伊始,由主持人张翼和赵集民共同介绍了本次观点论坛的选题背景、到场嘉宾、活动流程。其后,张龙晖(厦门分论坛主席,智融合科技)向现场各位嘉宾介绍了CCF YOCSEF文化。
在引导嘉宾环节,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员陈豪分享了其团队对传统制造业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之路的思考。唯一网络是国内知名的数据中心、云网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广东唯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林志鸿现场分享了公司助力制造行业客户数字化升级的典型案例。最后,由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刘源岗博士对引导嘉宾环节做了总结,并介绍了厦门科学城的建设背景、发展思路、战略定位等相关内容。
经过茶歇和集体合照留影,进入到了热火朝天的论坛讨论思辨环节。
思辨议题一: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哪个更加迫切?(独立演进/相辅相成)
陈豪(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率先发言,他首先在学术方向定义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区别,同时强调智能化的发展还有广阔空间,现阶段还不能具体定义;观点趋向数字化先行,为智能做数据应用基础。林志鸿(唯一网络)也做了补充认同的发言。黄栋(广州分论坛主席)的观点是数字化先行,后期是数字化与智能化并行。赵集民的观点是企业在未完成数字化的初期,是可以绕开数字化完成一些智能化场景应用的。魏丽芳(福州分论坛主席)认为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独立先行,交叉并进的过程。张星秋(华厦学院)分享了企业的的一些现状,数字化还在初始阶段,一些智能化应用缺少行业经验,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中小企业目前的关注点还在数字化的简单应用上。刘同来(广州分论坛AC)认同国内数字化和智能化还处于初期,特别是农业;他提出中小企业近期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实现数字化,一些大型的头部企业做一些智能场景的落地,然后带动行业智能化的普及。王宁(厦门分论坛老AC)做了补充发言,强调了员工的素质素养在智能应用中重要性。
思辨议题二: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之间孰轻孰重?
陈豪认为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实现的瓶颈是行业经验的缺乏。林志鸿阐述他们的母公司也是一家从事实体制造的上市企业,目前觉得工业软件升级是企业转型的主方向。孙兆旭(亲亲食品CTO)认为工业软件是实现智能装备的基础,认同工业软件难以实现的因素是缺乏相应的行业经验。黄栋认为工业软件是可以做出来的,只要通过行业经验不断优化就能实现;相比之下,智能装备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特别是生产高精度产品,并举例光刻机。张翼在受众群体方向作了阐述,工业软件具有普世性,受众群体比较大;智能装备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指向性比较明确。郝关兵(厦门分论坛副主席)认为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是相辅相成的。
思辨议题三:优先支持全面产业升级还是部分尖端企业的技术突破?
林志鸿认为部分尖端企业技术突破是很有必要的;中软国际通过实践的结果,赞同支持部分尖端企业技术突破;邱涛(厦门分论坛AC)认为发展要进去产业链,也是由点到面的;刘同来从政府的角度看,全面优先产业化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技术突破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黄栋以inter为例,认为通过全面优先产业化可以优胜劣汰出优质的企业。王宁从政策的方向作了阐述,全面优先产业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如果有追加投入,效果会更好。魏丽芳认为全面产业化会产生需求,通过需求带动尖端科技的突破。郝关兵从投入成本的角度分析,精准的投入,可以高效地完成技术突破,有利于快速发展。张星秋认为全面产业升级企业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尖端企业技术突破效果会更快。陈章汉(厦门分论坛AC)认为尖端企业的技术突破可以带动周边生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张雪白(厦门分论坛学术秘书)、李汶鸿(厦门分论坛学术秘书)在发展布局和因地制宜的方向作了分析阐述。孙兆旭通过引证苹果手机带动移动支付和信息互联来说明,技术突破可以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张翼从政策资源的有限性,认为集中力量办事情会更有效。
最后是本次论坛的总结。张翼和赵集民感谢受邀的引导嘉宾、到场的各位听众、本次论坛的承办和协办单位,并特别感谢在场的每一位嘉宾的精彩思辨。此外,对YOCSEF厦门分论坛2022-2023活动做了简短的预告,欢迎大家加入CCF YOCSEF、继续关注和参与YOCSEF厦门的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