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CCF YOCSEF 厦门 在厦门市湖里区环岛东路2504号海峡新岸开展“AI教育爱不爱?”观点论坛。
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小快网络总经理游政贤,以及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双百人才”张龙晖博士担任执行主席,邀请高校师生、企业等就AI教育是否能促进教育公平、AI教育是否影响人格成长、AI教育是否会造成学生隐私数据的泄露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辨。
图1 第一轮引导发言
论坛上,厦门理工学院张念教授就《一块屏幕能改变命运》为题对本次活动进行引导发言,提出对“AI+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对于国家的未来和亿万人员的福祉至关重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混合显示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已经站在了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节点,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更是教育改革和进化的必由之路。但技术如果由手段变成了目的,在教育中过度使用,则可能适得其反。AI教育作用不能被夸大。引导发言结束后,众人展开了自由讨论。
图2 论坛自由讨论:AI教育是否促进教育公平
思辨论坛现场众人展开激烈讨论,厦门大学洪文兴认为,AI肯定能促进,但AI技术应在使用时根据工作对象和事业进行区分。总部AC高志鹏表示,AI能促进教育普及,但是无法促进教育公平。AI教育会导致教育更多的变化,进而会导致教育在某些方面始终存在不公平性。张龙晖博士则提出,AI追求的是千人千面,即因材施教,也就是不同学生需要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的,花费不相同,那么就无所谓公平。
图3 第二轮引导发言
随后,世纪海航(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双百人才”林水源就“AI教育中小学探索与思考”为题,进行第二轮的引导发言。
图4 论坛自由讨论:AI是否影响丰富人性、自由人格、深刻情感的形成
就“AI是否影响丰富人性、自由人格、深刻情感的形成?”问题,各位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厦门理工学院张念教授对于AI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培养技能、人格及探索精神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提出了自己思考,结合自己身为老师的个人理解,张念教授指出,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讲课和在另外一个有摄像头的空间讲课是不一样的,教育是有温度的,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盈利只是一小个部分。高志鹏表示,AI沉浸式教育必然会对人产生影响,比如AI陪伴等。同时,总部AC高志鹏认为AI教育更多应作为教育补充。厦门AC黄振华认为AI一定会影响人性,因为教育管理部门应对AI教育进行有效引导。
图5 第三轮引导发言
随后,厦门大学晁飞副教授就“机器人书写动作规划的研究”为题,进行第三轮的引导发言。
图6 论坛自由讨论:AI是否会造成学生隐私数据的泄露
晁飞副教授提到,为了防止隐私数据被普遍采集,在欧盟已有立法规范GDPR,国内可以借鉴参考国外的经验方法,防患于未然。总部AC高志鹏发表观点,AI教育的广泛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隐私数据泄漏。举个例子,在偏远山区,很多群体缺乏对隐私保护的观念,盲目使用AI教育系统,对学生的生物信息进行采集,会导致无意识地泄漏群体数据。洪文兴提出,AI教育造成隐私数据泄漏的例子已有不少,如爬虫技术、人脸点名系统的滥用。因此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框架下面进行规范和实践的结合,制定规避的方案。黄添林提到,产业界在AI应用中的隐私保护已有一些方案,如协议规范、数据存储、移交等,可以探索在AI教育中进行应用。厦门大学陈龙彪提出,从技术角度讲,可以尝试使用联邦学习等分布式深度学习框架,使得AI训练服务器不需要获得隐私信息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在高隐私敏感教育环境中进行应用,可以从技术上规避这种风险。
图7 论坛自由讨论:如何加强AI在教育行业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技术安全、可靠、可控
就话题“隐私数据是否可落地化、芯片化,不上网,在本地就能训练AI模型?”各位与会人员展开精彩思辨。陈龙彪表示,隐私数据上网可能也可以,但可以在上网之前进行混淆扭曲,使得其在用户授权的特定AI任务中可用,而不用再用于其他未授权的任务,实现可信AI教育。郝关兵表示,可信可靠不一定聚焦在技术和数据上,还有其他维度可以保证,例如教育机会公平、规范化可信安全等。张念教授则认为,技术归技术,伦理归伦理。
在最后,由总部AC高志鹏进行总结,技术的进展对教育可能带来好的和坏的影响。今天的辩题的逻辑体系围绕隐私展开,同时也应该多探讨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其他影响。今天讨论了数据安全、伦理问题、是否促进教育公平等话题。张龙晖博士补充总结到,AI教育行业,行业监管刻不容缓。
图8 论坛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