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西安于2020年6月14日下午14:00举办了“青年学者现身说法,助理研究生成才——如何在研究生期间做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的线上观点论坛活动。
论坛邀请到西北工业大学的王鹏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的刘嘉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李豪副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徐枫副教授、悉尼大学的王超岳博士做特邀嘉宾。YOCSEF西安副主席武越、YOCSEF西安副主席尹小燕、YOCSEF西安AC委员徐悦甡为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论坛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全国各地分论坛AC委员、来全国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共180余人扫码参加了本次线上论坛。
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引导发言:青年学者现身说法和思辨环节俩部分。YOCSEF西安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越副教授作为主持人,对本次论坛背景及特邀演讲嘉宾做了介绍。接下来三位嘉宾进行了引导发言。
王鹏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指导科研新手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一些经验》。首先,王鹏教授对团队最新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由此引出了他对他对研究生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总结。王老师认为在研究生期间做出高水平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具有自驱动能力较强,目标明确(读博,出国),对发高水平论文有激情,动手能力较强,在进行论文工作之前基本上都有一年左右的人工智能相关实践训练的特点,但是这些学生通常英文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然后王老师对因材施教这一话题说了自己的看法。王老师认为对于所有的学生首先是兴趣的培养和热情的激发,导师给出明确方向和idea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引导方式。
刘嘉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志当存高远-科研中的motivation》。刘老师认为研究生应该远大的目标,只有目标远大才能在科研工作中时刻充满动力,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
李豪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发表高水平论文体会》。李老师认为研究生应该脚踏实地,发表论文可以先找一些容易中的期刊积累经验,然后一步一步积累经验,慢慢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然后将目标转移到高水平论文上。
尹小燕副教授主持了思辨环节,她提出了两个议题,在线嘉宾、观众和微论坛人员积极“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针锋相对,气氛十分热烈,以下是议题以及部分观点。
议题1:博士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因材施教指导不同资质的学生做出高水平研究工作。
论点1:对于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地严格要求,因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要求不会因为学生“材”的不同就发生变化,所以指导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即瞄准所在领域关注的痛点与卡住领域进步的问题,即高起点严格要求。
论点2: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擅长的点也有侧重,比如有的学生擅长写代码,有的学生擅长数学与统计,那么对于擅长写代码的同学可以引导做应用性的研究,擅长数学与统计的同学可以引导做理论性的研究,都可以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徐枫教授:1. 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2.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
3. 相对认同观点
4. 兼顾学生读研究生的Motivation
王超岳博士:1. 哪里不足补哪里
2. 学生的兴趣与擅长,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
3. 总体上还是要严格要求
刘嘉副教授:1. 相对赞成观点2
2. 不同发展阶段的老师有不同的要求
李豪副教授:1. 相对更赞同观点
2. 各方面的培养要有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议题2:博士研究生初期阶段,发论文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还是宁缺毋滥保证质量。
论点1:博士研究生初期应该循序渐进,先入门掌握做研究的基本流程,从挑战性一般的问题入手,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不从一开始就追求论文的层次。
论点2:博士研究生从一开始就要瞄准有挑战性的问题,瞄准领域关注的核心痛点问题,以高水平的文章为目标,宁缺毋滥一直保证高水平的论文质量,基本就瞄准A类会议与期刊。
王鹏教授:应该将目标放在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这类型的期刊和会议审稿人的水平很高,每一次的审稿意见都对提高论文质量很重要。
刘嘉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应该先从基础做起,可以先拿比较容易中的期刊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后循序渐进,逐渐向高水平论文靠拢。
之后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大家纷纷就自己的看法对如何在研究生期间做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马小博老师:非常同意不能陷入论文阅读量的陷阱!读论文只是个药引子,真问题好问题很大程度是从解决新的有用的实际问题中发现的。如果已经有个好idea了,建议先独立做一做,先不一定需要读论文,万一被思维定式了。哪怕做完了发现和别人撞车,也肯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辛文天博士:受到到很大的启发,王鹏老师真的很有经验,指出这个问题。因为我本身在实践方面比较少,所以没有摸到这个精髓。
思辨环节结束后颁发电子感谢牌对特邀嘉宾进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