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西安成功举办“区块链的中国or中国的区块链?”观点论坛
2021年10月23日下午14时,CCF YOCSEF西安举办了线上特别论坛—区块链的中国or中国的区块链?CCF YOCSEF西安AC委员和区块链从业人士共170人参加了线上微论坛,100余人参加了视频会议。论坛由CCF YOCSEF西安分论坛的李哲君和尹小燕担任执行主席。小燕担任引导发言环节主持人,哲君担任思辨环节主持人。
本次特别论坛采用线上微论坛同步直播形式, 170名各界人士全程参与了特别论坛。学界精英、业界领航专家、国际友人现身说法,共话区块链。学界、业界积极思辨、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氛围热烈,论坛的结束时间比预设时间足足晚了40分钟。对于重磅嘉宾的倾情分享,与会者表示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引导发言
何亦凡的发言主题是:《国家区块链战略以及BSN的意义》。针对大众存在的误解,何亦凡首先用炼钢和造枪的例子说明了区块链和比特币的不同:前者是技术,而后者是技术的应用。发言主要介绍了我国首个全球性区块链公用基础设施——BSN,以及它的核心理念、技术架构、生态体系和解决的行业问题。最后何总呼吁大家仔细想想区块链是什么,这将影响着区块链在未来的发展。
刘景伟的发言主题是:《产、学、研”一体化在助力区块链产业发展中的几点思考》。发言中表示区块链产业发展要立足自身优势,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同时面向市场需求。刘景伟认为高校应该积极将区块链与其他学科结合,为区块链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并以所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作为例介绍高校在区块链上的产学研。报告中还提出,区块链的应用不是过去所认为的非此即彼,而要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做衡量,比如从去中心化到弱中心化,从不可篡改到不容易篡改。
张应平的发言主题是:《区块链在企业中的价值——隐私保护》。报告从电子签名的正确性和取证两个方面阐释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中的价值,并分别辅以实际项目说明。张应平认为认为区块链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5-10年才能发展起来,而区块链在企业中的最大价值在于如何解决隐私问题。
崔伟的发言主题是:《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产业区块链的几个落地案例谈起》。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崔伟认为一项成功的技术要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能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区块链在法治、碳排放溯源、农产品溯源和医疗上的四个成功应用。最后崔博士以从业者的角度给出了几点经验:不要过度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而要以客户需求为向导;最难的不是如何处理数据,而是数据从哪来;单一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跨域融合构建综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引导发言结束之后,执行主席为嘉宾颁发了电子感谢牌,同时感谢CCF YOCSEF总部及各兄弟分论坛的大力支持。
思辨环节
针对区块链行业应用面临的争议,思辨环节设置了4个论点。在线嘉宾和观众都围绕论点展开思辨,既有相互启发也有针锋相对,和而不同,气氛十分活跃。以下是议题以及部分观点。
1.中国的区块链:区块链在中国是否仍必须去中心化?
何亦凡:首先明确去中心化指的是,多方对数据的透明程度和控制权限相同。公链的运行在中国有法律障碍。让技术归技术,应用归应用。去中心化是对的,要从多个层次考虑。第一,从技术上的来说,不一定是绝对自由化的,必须符合中国法律。第二,链上运行的应用也应该是合法的。
刘景伟:从技术上来说是支持应用的。第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是非黑即白,正处于探索阶段,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特有需求。第二,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要具体环境具体分析。需要用户多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将中心的权力下放。这由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定。
Denis:如果出现一个大的中心化平台,意味着一家公司能够完全控制平台,甚至控制关键的基础设施,风险会比较高。这可能导致提出的任一法案如果违背中心的利益就被直接驳回的情况发生。去中心化是为了防止独断专权。
吴江:必须去中心化。如果有中心,区块链就失去了初衷。区块链本质是账本、数据库,是一种的安全存储技术,必须是去中心化的,去的程度够用就行。去中心化,不是只有一个节点提交事务就决策事务的提交,必须有多节点达成共识才能提交。
张应平:两种观点不冲突。第一,理解上有误区,单词本意是多中心化的意思。不要单纯纠结于词汇之争,要具体结合应用来谈。一些场景中天然去中心了,但一些场景中是弱化了。把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概念会很清晰。大家的理解其实是一样的。
2.中国的区块链:区块链是否必须要和通证结合?
何亦凡:比特币的一些概念是错误的,虚拟货币和货币一点关系都没有。通证的翻译是token还是虚拟货币?大量的应用场景表明,token的确是必要的。通证技术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凭证,区块链的核心发展其实是通证的发展。技术本身没有对错,技术的应用才产生了好坏,所以必须监管。
吴江:币不能随便发行,要有铸币的过程。中本聪模仿了铸币过程,消耗很多电力,为比特币凝结了人类劳动。所以比特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通证是未来必须要使用的一种技术,中国需要合规的创新发展路径。
张应平:token是必须的。通信、密码学和token三个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威力,缺一个就不是区块链。token在国内的使用,不能扰乱国家金融秩序,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激励机制,区块链就失去了发展的推动力。
Denis:通证是区块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国际投资上,通证和虚拟货币在技术层面没有区别,但是在价值上有差别很大。通证必须要有,但不一定需要价值。
崔伟:有一点混淆,token是干什么的。对于公链来说,如果有运营主体就不需要token;没有主体的的情况,需要token来激励。token用来保证链路的运转,而token到实际法币的切换是必须切断的。
3.区块链的中国:在国内哪些行业已经应用区块链并产生价值?亦或仍是纯投资阶段?
张应平:区块链的价值不是直接体现的,难以直接想象。区块链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会回报的那么快,5年内都是在试水。但长期来说,区块链的价值无法估计,大于其他技术的价值。相对于应用和产生,法律有滞后性,对技术发展不太好。所以在评估价值时,需要结合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技术的发展周期。从业者只要考虑在现阶段合法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法律健全以后会有更好的应用。
吴江:区块链最大的应用点是要解决社会上信用的问题,在多个方面推动整个社会。举两个方面的例子。第一,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区块链可以将个人资产转换成金融资本,同时配合法律的确权,进而更好的融资。第二,信任的问题。未来区块链沿着信任机制的去中心化发展,去掉中心环节,能够释放更多社会劳动力。
何亦凡:科技圈有三个层次:技术研究,是纯投资;基础设施,大多开源的,也是纯投资;只有应用层是赚钱的。前两个都是纯投资的,但作用很大。大家都不理解基础研究以后能干什么,但是国家很支持。大部分区块链技术还处在前两个过程的融合中。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最大成本是改变使用者的认知,这十分耗时。
崔伟:行业有没有价值,就看头部企业赚不赚钱。大部分区块链企业都是不赚钱的。挣钱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项目型的,可以来自政府、基础建设或者科研,不容易做大;系统的持续性服务,但用户并不关心使用什么技术实现的,只关心服务的质量。要做到盈利,需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区块链现在还是花大钱挣小钱的阶段,但最终一定能进入运营阶段获得大的收入。
Denis:区块链和其他技术一样,企业是否采用必须考虑经济性、成本等方面。采用区块链的成本很高,而且经济影响不是很好。区块链现在还不是很挣钱,但在未来几年情况会好很多。
刘景伟:区块链在企业中投入和产出比还不让人满意,需要发展的过程。很多区块链应用是社会治理范畴的,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价值。区块链的前景十分广阔。
4.学术界怎么做区块链?
刘景伟:目前高校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区块链做某一方向的研究,很多应用场景都是想象出来的,100篇论文中有1篇能够落地也是值得的。结合具体的行业和需求,在未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张应平:区块链目前还没有专属的期刊会议,大多数学术人员还不理解,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学术界要有很好的环境,支持区块链各种可能的研究,推动创新,推动国家立法。
吴江:需要明确什么情况下使用区块链,什么情况下不必要使用,而有些人过于追捧区块链。区块链的研究要和法律、金融、经济等方面结合,也要符合国家战略。区块链可以解决整个社会的信用问题,需求还是很多的,可结合的研究领域很多。
崔伟:中国的区块链研究基本还处于应用层面。国家政府有很多专项基金,各个省的专项都会有。而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区块链的杂志,这是有客观原因的,目前国内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技术和领军人物,但是相信将来会有专门的学术会议和期刊出来。
何亦凡:学术界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人才,改变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国内尝试了很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但是底层组件很多都还是国外的。需要创新,需要做基础性研究,可研究的基本点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