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青岛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青岛举办人工智能“至小有内,至大无外”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论坛
2022-09-24 阅读量:711 小字

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技术形态。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中国将迎来人工智能人才的大爆发;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表示不能被热度冲昏头脑。高校需要坚持科学精神,合理地进行学科设计;政府层面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让这场“AI教育变革”稳扎稳打。“人工智能热”需要理性对待,不然会变成“虚热”。对于过“热”的高校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值得我们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因此,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青岛分论坛于2022917日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人工智能“至小有内,至大无外”,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观点论坛,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等

本次论坛由YOCSEF青岛AC委员王玲玲(青岛科技大学)与YOCSEF青岛准AC委员刘金环(青岛科技大学)担任执行主席,CCF YOCSEF青岛AC委员孙丽珺(青岛科技大学)担任线上执行主席,由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尹义龙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全球高被引学者万少华教授,CCF YOCSEF广州主席、华南农业大学黄栋副教授应邀作为引导发言嘉宾线上出席,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杨新副院长、山东财经大学崔超然教授、百度AI技术生态部产业学院负责人周天尧、科大讯飞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谭昶、山东巍然智能科技技术总监胥志伟、杭州魔为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洋应邀作为思辨嘉宾线上出席,YOCSEF青岛现任主席包永堂(山东科技大学)、CCF YOCSEF青岛21-22主席李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YOCSEF青岛副主席张晓伟(青岛大学)、于彦伟(中国海洋大学)、王莹洁(烟台大学)、YOCSEF青岛学术秘书傅真(中联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宫文娟(中国石油大学),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200线上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论坛的引导发言阶段,尹义龙教授以“高校人工智能热的冷思考—有代价的野蛮生长”为题,介绍了从2017年起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高校的人工智能热;指明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即当前人工智能虽处于野蛮的快速生长状态,但野蛮生长总比不生长或生长的慢要好;分别从发展方向、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学科交叉、行业和产业智能化需求等方面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目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社会对AI人才需求的必然性和多开设AI专业的必要性,但还需注重师资队伍(是否能支撑)、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是否完善)的建设。

万少华教授以“自动驾驶中可解释的人工智能”为题,从信任度、可依赖、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为大家介绍了自动驾驶中可解释的人工智能(XAI),同机器学习中的“黑匣子”概念形成鲜明对比;分析了自动驾驶系统中准确性和可解释性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指出了现有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所存在的问题。万少华教授认为AI落地还存在很多挑战,需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还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率等;大企业更多需要“大餐式AI”人才,而对于“短平快”型的企业更需要“快餐式AI”人才,对于“密集型企业”还是需要通用性、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黄栋副教授以“浅谈人工智能—以有限计算资源下大规模算法的视角”为题,从基于高阶结构信息的集成聚类研究、“大”样本与“大”维度下的大数据聚类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有限资源下大规模算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总结了从传统方法到深度模型、由单层走向多层协同等有效提升深度聚类性能的方法。黄栋副教授认为,目前AI之热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并就基础研究应以何为导向、理论算法与应用落地有何差距、高校和企业在AI研究中的定位有何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引导发言阶段结束后,论坛进入思辨环节。与线上云会场的参会嘉宾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了思辨研讨。

议题1:高校扎堆开设本科人工智能专业真的有必要吗?如何避免人工智能专业形成发展泡沫?

针对议题1,第一位思辨嘉宾杨新副院长认为:扎堆开设AI专业已是现实,建议加强分类管理,加强淘汰机制;对高校发展来说,从目前南京大学已毕业的第一届AI学生就业发展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西南财经大学来看,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专业对数学要求高、学生基础条件达不到,探索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等,但都不足以形成泡沫;而对于未来人工智能专业会不会被撤销、社会发展是否需要这么多人才等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讨论。AI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我们要弯道超车,就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但是针对市场是否需要的问题,杨新副院长认为我们可以先尝试去做,出现泡沫再去进一步解决。

第二位思辨嘉宾崔超然教授提到AI的火热程度已经催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信息科学也从电子化、信息化,发展到了智能化阶段。崔教授结合AI所存在的普适性,即可以跟很多行业形成AI+X融合,提到自己所处的山东财经大学校虽是文科院校,但也在提倡AI,并已经出现了智能会计专业,指出希望以后也会有更多有特色的专业出现。崔教授认为AI或多或少会存在泡沫,之前已经经历过两起两落,主要是由于每次AI有新的进展就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研究目标导致。

其他嘉宾也各自发表了观点。宫文娟认为存在泡沫是肯定的,AI专业有增长点的方向都会有泡沫,高校扎堆开设AI专业是存在的,但是要考虑学生毕业出口。于彦伟认为更多的讨论应该在如何避免泡沫的问题,在开始设置专业时,要考虑师资力量是否能够支撑,要优化培养方案。姜婕妤认为开设AI本科专业很有必要,应用领域和高校雄厚的师资是可以支撑的,还要找准方向,加强高校与企业联系。包永堂认为计算机专业经历了冷热起伏,目前AI热也类似,高校需要有自己的定位,结合学生毕业出口来设置专业。刘云龙认为术业有专攻,高校应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不应该随大流,看到别人有我也要有。

议题2:高校内各科研领域对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的依赖是过犹不及还是恰如其分?人工智能是否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

在议题2的思辨阶段,第一位思辨嘉宾周天尧介绍了百度飞桨,目前已支持330余所高校进行AI复合型和交叉性的人才培养,且基于飞桨教学竞赛,产生了丰富的项目实践;针对当前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周天尧认为各科研领域需从企业和高校融合方向去助力产教一体化、赋能社会产值。

第二位思辨嘉宾黄栋副教授从分类赋能和分类指导角度对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AI+X非常火热,但是AI要有明确的定位,作为一种工具可为其它行业领域很好的赋能,人工智能并不是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目前AI很大程度上是数据驱动的,可以通过数据这个桥梁进行赋能,辅助各领域,挖掘出更加宝贵的知识。

李昕认为从专业定位上看,需要进行AI+X学科交叉,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工智能专业融合了石油方面的课程,着重解决对应领域的专业问题;AI不是定义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尹义龙教授认为学科交叉是因为其他学科本身对其有需求,并不是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例如山东建筑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土木工程,早些年需求量大,科研空间大,但是目前学生就业难度、科研难度都大了,AI可以让这些传统优势学科有新的增长点。王莹洁认为目前烟台大学正在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改名为人工智能专业,不是依赖AI,而是需求;也不是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而是增加了各个方向培养人才的机会。仲国强认为AI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AI技术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作用。李哲认为在发表学术论文、学生参加竞赛方面,AI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还远远不够,并没有重新定义“科研路径”。黄栋副教授认为AI起到了工具作用,但是区别于常规工具,是一种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全新工具。杨晓晖认为目前各科研领域对AI过分依赖,但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没有重新定义了“科研路径”,是辅助科研。

议题3:企业数智化转型需要“快餐式”的AI人才还是“大餐式”的AI人才?什么样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必须依赖人工智能?

对于议题3,第一位思辨嘉宾谭昶副总裁将AI人才分为四类:科学家、算法人才、技能应用人才、数字蓝领人才。针对AI产业所对应的高、中、初级岗位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进行不同的专业建设。另外,谭总结合科大讯飞现有的AI+X/X +AI整体培养体系架构和安徽信息工程学校联合培养AI人才的实例,从企业、行业、职业发展、学生就业等角度提出了对人工智能培养体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位思辨嘉宾胥志伟认为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是基础,可通过AI手段放大其价值。另外,从公司的顶层设计出发,需要不断地落地实现。胥志伟认为大餐式和快餐式人才都是需要的,只是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所区别。

第三位思辨嘉宾张洋从视觉AI角度分析了AI在工业场景落地在行业知识、交叉领域和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困难,认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需要有专业扎实的基本功、行业知识、工程经验的人才,在劳动密集型,不允许人工长时间操作(如辐射、强光、高温等)等制造业场景下需要依赖人工智能。黄栋副教授认为在高校培养人才时,相对于AI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姜丽莉认为企业需要快餐式的AI人才来保障企业的存活,大餐式的AI人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水平,确保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快餐式AI人才确保了企业短平快的业务收益,但大餐式的AI人才能够使企业实现较长期的收益。万少华教授认为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AI落地需要考虑成本、效率;大企业需要大餐式AI人才,短平快企业需要快餐式AI人才;在数智化转型中,劳动力密集型的领域更需要AI。傅真认为作为企业来说,特别是使用的AI客服,在开始阶段需要快餐式AI人才,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大餐式AI人才。邓高建认为中小企业更需要“快餐式AI”人才,可快速创造价值;有人工智能业务场景需求的软件型企业和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自动化场景比较多的企业数智化转型必须依赖人工智能。

在思辨环节之后,YOCSEF青岛分论坛主席包永堂作论坛总结,感谢各位人工智能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探讨,通过这次论坛,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明晰了在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中,我们应如何冷静的找准自己的特色,立足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培养,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这次活动大家都很感兴趣,最高在线人数达到了近200人。同时感谢执行主席,为高校师生和学者提供了一场技术盛宴。此外,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CCF YOCSEF青岛分论坛的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的后续活动。



延伸阅读
2022 CCF BDCI 以赛助教,免费开放高校申请!
以赛助教开放中,百所高校正在参与……
2022-09-21
顶级赛事:第十届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正在报名中!
2022年大数据与AI领域年度盛事——第十届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已正式开赛!规模宏大,阵容豪华,含金量高,奖励丰厚,在业内拥有不错的知名度、关注度和认可度,堪称“年度最值得参与的国际大数据与AI赛事之一”。
2022-09-21
创新焦点之边缘智能设备和应用 | TF73 回顾
​9月1日,CCF TF第73期活动 “边缘计算不边缘—创新焦点之边缘智能设备和应用” 如期在线举行,来自联想、英特尔和百度的资深技术专家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行业最佳实践,同时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2022-09-19
创新焦点之边缘智能设备和应用 | TF73 回顾
​9月1日,CCF TF第73期活动 “边缘计算不边缘—创新焦点之边缘智能设备和应用” 如期在线举行,来自联想、英特尔和百度的资深技术专家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行业最佳实践,同时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2022-09-19
CNCC2022论坛|无线感知通讯融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来自北大、南大、华为、OPPO和微软的知名学者和资深工程师分享成果,探讨挑战和机遇。
2022-09-15
CNCC2022论坛|无线感知通讯融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来自北大、南大、华为、OPPO和微软的知名学者和资深工程师分享成果,探讨挑战和机遇。
2022-09-15
CNCC2022早鸟票开抢!前一千位报名会员将直通“会员之夜”
当CNCC遇到贵阳,将会燃放出怎样绚烂的科技花火?12月,来贵阳,感受科技与人文、生态融合汇聚的独特魅力,CNCC2022,邀你前来“一会”!
2022-09-08
CNCC2022早鸟票开抢!前一千位报名会员将直通“会员之夜”
当CNCC遇到贵阳,将会燃放出怎样绚烂的科技花火?12月,来贵阳,感受科技与人文、生态融合汇聚的独特魅力,CNCC2022,邀你前来“一会”!
2022-09-08
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 TF69回顾
近期,CCF TF69于线上成功举办,行业专家围绕“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展开分享与讨论,吸引近1300人观看。本年度智能制造SIG还有两场活动,详细时间请点击文章查看。
2022-08-25
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 TF69回顾
近期,CCF TF69于线上成功举办,行业专家围绕“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展开分享与讨论,吸引近1300人观看。本年度智能制造SIG还有两场活动,详细时间请点击文章查看。
2022-08-25
【报名】边缘计算不边缘——创新焦点之边缘智能设备和应用 | 9月1日TF73
CCF TF73邀请到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英特尔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郭萍、百度边缘计算业务负责人、主任架构师杜海三位从事边缘智能产品架构设计及产品开发的专家,分享边缘智能技术应用的观点和经验,欢迎报名!
2022-08-23
CCF@U864:高云君、陈璐、唐博走进烟台大学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数据库专委、烟台大学承办的CCF走进高校活动,将于2022年8月19日在烟台大学召开,敬请关注。
2022-08-15
【报名】工业制造中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 | 8月9日TF69
如何在复杂制造过程中使用工业大数据,实现工业建模、预测、控制、决策、优化、故障诊断等一系列应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到更高级别。8月9日TF69在线开启,欢迎报名参加!
2022-08-02
一起来听知识图谱开源开放关键技术 | TF65回顾
CCF TF 第65期活动“知识图谱开源开放及生态”在线成功举行。活动气氛热烈,直播在线人数创新高。本年度知识图谱SIG还有三场活动,具体时间请见文末,欢迎报名参与!
2022-07-27
一起来听知识图谱开源开放关键技术 | TF65回顾
CCF TF 第65期活动“知识图谱开源开放及生态”在线成功举行。活动气氛热烈,直播在线人数创新高。本年度知识图谱SIG还有三场活动,具体时间请见文末,欢迎报名参与!
2022-07-27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