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扩展等特点,可为金融、能源、医疗、产权保护等行业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受区块链热潮的推动,许多区块链项目“抱着技术找应用”、“空喊区块链口号”,但并未能真正发现并针对痛点,仅仅以炒概念、蹭热度的方式吸引眼球,导致社会对区块链应用项目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见。面对目前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浪潮和其所处的困境,我们不仅需要明确区块链能做什么,也必须理清区块链的局限性。因此,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青岛分论坛于2022年4月9日以线上形式,举办了“探索‘区块链’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力所不能及之处”的技术论坛,对如何理解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和边界展开思辨研讨。
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青岛副主席孙丽珺(青岛科技大学)与YOCSEF青岛AC委员王玲玲(青岛科技大学)担任执行主席,YOCSEF青岛准AC委员刘金环(青岛科技大学)担任线上执行主席,由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办。CCF区块链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祝烈煌教授,CCF信息系统专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邢春晓教授,CCF YOCSEF副主席、北京邮电大学高志鹏教授,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研究员李增鹏博士应邀作为引导发言嘉宾线上出席,青岛大学张翰林副教授、爱丁堡大学玛丽居里学者陈潇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李萌博士、新加坡管理大学博士后李明博士、青岛链湾研究院执行院长闫昶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英福公司未来实验室研究员艾崧溥博士应邀作为思辨嘉宾线上出席,CCF YOCSEF青岛主席李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YOCSEF青岛2022-2023候任主席包永堂(山东科技大学)、YOCSEF青岛候任副主席张晓伟(青岛大学)、于彦伟(中国海洋大学)、王莹洁(烟台大学)、YOCSEF青岛候任学术秘书傅真(中联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宫文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共280余人线上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论坛的引导发言阶段,祝烈煌教授以“从区块链特性本质分析区块链的能与不能”为题,介绍了当前网信办、科技部都在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示范的背景下,应该避免“为区块链而区块链”的问题、回归区块链的技术本质和特性;区块链不是万能药方、应用场景应该满足特定条件;分别从成本、性能、安全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应用边界,说明区块链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区块链应用要在分析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找对应用场景,并结合其他技术克服区块链技术存在的短板。
邢春晓教授以“新型区块链赋能智慧社会及面临的风险挑战”为题,从数据库角度介绍了新型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一体化分布式可信主权体系、6大发展方向、数据仓库架构、新型区块链数据湖的架构等;详细阐述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国家区块链创新试点行动,并总结了区块链监管的风险和挑战。邢教授认为区块链科技创新必然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阵地、区块链产业新模式将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链网”的变迁和跨越。
高志鹏教授以“星链协同平台—区块链能力外延及应用思考”为题,提出了“无互联网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区块链,如何保证数据可信交互”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分析了区块链和卫星互联网融合的需求,论证了区块链与卫星互联网可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的可能性,提出了面向应急救援的星链协同平台,并探索了基于卫星互联网的离线区块链网络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
李增鹏博士以“从密码学的角度分析区块联的共识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为题,阐述了分布式账本的缘由、发展及其工作原理;探讨了比特币共识的工作机制,密码学技术对区块链发展的影响及应用;李博士还从密码学的角度总结出“如何把区块链的共识协议看作一个密码难解问题?”,通过引入交互式证明系统详细分析了PoW,PoS,PoD,PoB,PoA等共识协议,最后给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公开问题。
引导发言阶段结束后,论坛进入思辨环节。与线上云会场的与会嘉宾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了思辨研讨。
议题1:区块链拟解决的痛点是真痛点还是伪痛点,这些痛点是否能且只能用区块链解决?
针对议题1, 张翰林博士从产业领域和专业领域分析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他认为:只有链上的信息是可靠的,是我们值得信任的;然而,区块链无法解决链下的信任问题,链下信息的真实可信仍然需要靠权威机构的认证,或者靠可信的测量硬件,或者靠基于人性的伦理判断。陈潇博士提出了基于并行化拜占庭容错协议的分片优化机制,通过可信硬件技术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对交易系统验证节点分区的优化配置与动态更新。陈博士认为:区块链在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将来会成为一个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高志鹏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区块链的应用落地需要两方面的作用力,一方面是推力:目前推理很足,包括国家政策、各高校等研究机构团队的组建和相关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是拉力:拉力还严重不足,行业需求、解决生活问题方面,能不能用区块链解决,是否一定需要区块链来解决。要找准行业痛点、适合区块链的场景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区块链的外延(如星链)。区块链目前主要解决生产力的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可以在未来多行业融合过程中通过区块链解决更多问题。
议题2:区块链是不是万能的信任机器?适用场景是什么?
在议题2的思辨阶段,李萌博士结合车联网应用场景,探讨了车联网隐私保护与区块链的关系,并介绍了在该领域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李博士认为区块链是车联网隐私保护的强力推进,但是它不是一个万能的“信任机器”。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具体场景的功能需求,是否必须通过区块链来解决,区块链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明博士介绍了区块链二层协议, 对于通用性来说难以设计统一的方法在保证区块链二层协议具有高兼容性的同时又保证高效性;在二层协议执行过程中隐私信息易被泄露。李博士认为:供应链溯源解决多方不可信问题是非常好的,但是应用到某些工业方面(如钻石供应链)确有一定难度。区块链在数字世界是很好的“信任机器”,但在物理世界还需要很多技术方法去打通其与数字世界的关联。
议题3:区块链有没有必要去颠覆在传统行业内部已经稳定运行的可信中心化系统架构及治理范式?
对于议题3,闫昶德院长介绍了工信部信通院星火·链网工程,阐述了“区块链+产业生态”构成要素:政府监管者、生态运营者、理事会、生态参与者。闫院长认为有核心企业参与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构成了大型的“合作机器”,而区块链在金融方面最大的痛点就是信任问题。数字化的灵魂离不开区块链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资产化;对于未来数字化产业生态、数字孪生以及元宇宙等,区块链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数字化进程是不可阻挡得,信任机制也是不可阻挡的,一定会有冲击,但是不能说全面颠覆。赋能和数字化的转型不是颠覆,而是优化。区块链将是未来数字化世界的一个革命性技术。艾崧溥博士认为:基于区块链分布式信任的数字身份认证,将伴随着区块链应用的快速普及;伴随着元宇宙、边缘计算、联邦学习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心化数字世界的系统架构和治理范式形成冲击。这波冲击已经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了。我们要做的,在于了解这个现实之后,进行理性的判断:是坚守现有数字世界的可信中心化系统对我们的事业、人类的发展有益;还是以某种方式接受分布式信任,甚至进而使用它,超越它。我们目前还有时间空间可以继续研究交流,实践碰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哪种路径,我们都不应人云亦云,要有中国方案、中国路径,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
在思辨环节之后,YOCSEF青岛分论坛主席李昕作论坛总结,感谢各位区块链的专家学者系统的讲解了区块链的来龙去脉以及应用方面的落地。这次活动大家都很感兴趣,最高在线人数达到了280余人。同时感谢执行主席,为高校师生和学者提供了一场技术盛宴。此外,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CCF YOCSEF青岛分论坛的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的后续活动。
执行主席介绍
孙丽珺 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执委、服务计算专委会执委、CAAI(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委员、CCF Yocsef青岛(2021-2022)副主席。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17-201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先后开展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资源分配与众包策略、区块链网络等方面的研究。
王玲玲 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CCF Yocsef 青岛AC。一直从事密码学及车联网隐私保护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等多项项目。2019年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访学,开展了车联网隐私保护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