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CCF YOCSEF兰州在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演播举办“‘双一流’背景下甘肃高校计算机学科建设与青年教师发展之路”专题论坛。论坛邀请了CCF YOCSEF西安现任主席、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黑新宏教授,CCF YOCSEF长沙现任主席、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满君丰教授, CCF YOCSEF兰州现任副主席、兰州交通大学赵庶旭教授,YOCSEF兰州AC、兰州大学杨裔副教授作为引导发言的讲者。来自兰州各高校、部门的教师、专家等30余人,共同讨论了“双一流”背景下甘肃高校计算机学科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以及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途径。
本次论坛由YOCSEF兰州分论坛主席、西北师范大学张志昌教授和YOCSEF兰州分论坛候任主席、甘肃农业大学魏霖静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首先由张志昌介绍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7年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已经公布,总体而言,在当前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甘肃高校、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引进极其困难,计算机学科建设举步维艰,从评估结果来看,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而不是缩小。然后由魏霖静介绍本次论坛的四位引导发言的讲者,并提出作为甘肃高校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当前的状况下如何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何有效处理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
随后论坛正式开始。首先由CCF YOCSEF西安现任主席、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黑新宏教授和CCF YOCSEF长沙现任主席、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满君丰教授分别做引导发言。黑新宏以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为例,提出了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建设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并分析西部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机遇和体会。满君丰则提出了自己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发展的观点,认为不仅仅是西部高校在计算机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人才引进等挑战,很多东部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存在类似问题,关键是应对的措施要得当。
之后,有两位本地讲者围绕甘肃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进行了发言。一位是YOCSEF兰州现任副主席、兰州交通大学赵庶旭教授,另外一位是兰州大学副教授、北科维拓深圳公司总经理、YOCSEF兰州AC杨裔。赵庶旭提出“教学和科研是矛盾体吗?”,这本不应该是问题,但在当前甘肃高校普遍有师资缺乏的问题,青年教师被定位为“上得了课堂,写得了文章,懂得了政财,搞得了双创”,如果非要给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划个重点的话,矛盾恐怕是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在二者之间有重点的倾向,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又和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定位相冲突,所以他的观点是青年人才必须要“抱团取暖、互通有无”,发挥团队和协作的力量,来实现每个人的良好发展。而YOCSEF一个宗旨是“促进成员合作”,因此希望我们YOCSEF兰州分论坛在以后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杨裔则以他进行产学研协同为例,展示了他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三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说明如果结合的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甚至社会服务三者是可以有机结合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不简单是精力冲突的问题。
在后续的讨论和辩论中,参加论坛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进行了积极发言。主要的观点有:
甘肃包括西部其他地区的计算机学科建设,都确实有各自的巨大压力。但原因也不完全是经济的原因、政府政策的原因。不同层级、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责任。学校和学院的政策制度、学院和学科领导层的视野和思路,也是极为关键的。东部也有有东部的压力,重点学校也自然有重点学校的巨大压力。
学院院长和领导们想的都是顶层设计,但老师们想的很简单。“侧重科研,还是侧重教学?”,我看还是侧重科研好!不管是评奖评优还是评职称,教学方面的成果比较难以认定,但论文,发表一篇就是自己的,即使换了单位,也还是自己的。这就是现实问题。
现在的科研体制,年轻教师都去搞科研和论文。但是,结果是个人或者集体的论文数量上去了,但学科特色丢了。教学同样出成绩、出成果、出名得利。计算机领域的教学论文相关期刊,高级别的、有影响力的很多,如果是偏向教学,关键要研究教学,认真揣摩教学,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而不能只是常规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本身也是研究领域!
每个人确实是精力有限,只能做好一件事。如果对教学有兴趣,或者科研有困难,确实可以偏向教学研究,发表教改论文、做精品教学案例、出教学成果,即使学校或者学院在当前没有在教学方面比较大的奖励力度,但如果教学成果比较突出,自然是会受到重视的,这也是国家、包括CCF当前倡导的趋势。就是包括“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和学校,也有出教学成果的重要任务,没有重要的教学成果,在考核“双一流”建设效果时,也是不行的。
学校和学院在教师业绩认定时,就应该区分类型,比如教学型、研究型、服务社会型,给不同类型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给每一种类型都设置合理的、能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学校评教授,基本要求是既要有科研成果,但也要有教学业绩,但是不同类型各有侧重。但一个关键问题是青年偏大、中年或者接近中年这一部分教师的转型问题、动力问题。有些老师是评上职称之后继续奋斗的动力不足。
学校或者学院要在激励教师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一个周期一考核,教师的岗级能上能下,年轻教师教学或者科研成绩突出,有冲劲,可以多拿;设置合理的岗位种类和级别,给每个人以空间,让教师能干好一样就干好一样,不能闲着。
目前,学院进行学科建设的常态化、事务性、文字性的工作越来越多。以前是采取搭班子的方式,选择几个人来完成学科评估等等的任务,但长期来讲,经常干这些工作的人,也是受不了的,会影响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继续发展。
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包括院办等行政工作人员的力量。有些学校是采取奖励的办法,完成一项事务性、临时性的学科建设工作,会给予一定奖励。但这种方法长期来看也有问题,就变成每干一样这样的工作就得给额外待遇。因此,学院或者学科首先要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要让这些临时工作由所有老师分担,不简单是补助的问题。必须要让教授、副教授理解,学科建设工作是作为每一位教授、副教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对学科要有情怀。没有了学科,给谁当教授?
学科建设必须要挖掘自己的特色。甘肃高校应该紧贴区域、领域和文化特色做文章,结合本地的产业,搞协同创新,特色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研究方向应该进行凝练。读完博士回来的青年教师,是不是顺应本校的特色合理调整自己原来读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不舍得原来老的研究内容或者研究方向,凝聚特色是有困难的。但如果没有特色,即使守住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要出有影响的成果也是可能性不大。
我们甘肃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重心的地方学校,在当前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应该采取什么举措比较好?没有新的专业,不申请新的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这样的专业,就感觉没有新的增长点。
个人是不主张盲目扩张专业。可以在现有的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实行大类招生,然后在高年级设置专业方向。简单地随大流设置新专业,代价很大,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长期来看对学校、对学科有伤害的。
地方高职、普通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等可以朝着专业的工科大类国家标准来努力。
辩论一致进行到12:30,由于时间原因不得不结束。之后,部分与会者在简单午餐时又继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黑新宏教授做引导发言
满君丰教授做引导发言
CCF兰州执委闫光辉为黑新宏教授颁发感谢状
CCF兰州执委闫光辉为满君丰教授颁发感谢状
杨裔博士做引导发言
YOCSEF兰州上任主席、荣誉委员王阳萍教授为杨裔博士颁发感谢状
赵庶旭教授做引导发言
YOCSEF兰州上任主席、荣誉委员王阳萍教授为赵庶旭教授颁发感谢状
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