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合肥)在合肥大学中德合作创新园7号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何才能做到‘双向奔赴’”为主题的论坛。近年来“科里科气”“创新高地”已然成为了合肥的名片,合肥市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产业“神话”,这一系列的成果除产业政策支持、区位区划优势等,还得益于人才配套的科学支撑。随着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表现出来的应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均衡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创新高地做到应用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奔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应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为解决人才短缺和技能匹配等问题,拟通过本次论坛会议,讨论出应用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双向奔赴”的创新机制和实现路径。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部门的众多专家与学者,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由YOCSEF合肥分论坛主席吴昊和YOCSEF合肥分论坛学术AC委员艾兵担任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YOCSEF合肥分论坛学术AC委员台建玮和YOCSEF合肥分论坛企业AC委员蒋芳担任线上主席。同时,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许强、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任科员姜辰、中科大-科大国创知识计算智能实验室副主任王檬、数据堂华东区总监沈杰(YOCSEF南京AC委员)、浙大城市学院计算学院副教授韩志科(YOCSEF杭州副主席)、安徽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龙等6位重量级嘉宾进行引导发言,还有来自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界30多位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第一阶段
会议伊始,论坛在执行主席吴昊与艾兵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两位执行主席首先对合肥市近年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了回顾,强调了人才配套对产业发 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随后,他们介绍了论坛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许强详细阐述了“德国双元制”在合肥大学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德国双元制的发展历程,以及“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模式。他分享了合肥大学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合作推动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以及大众学院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他还总结了安徽省领导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期望和要求,展现了合肥大学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贡献。
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任科员姜辰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发,对安徽省内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深入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背景,并详细阐述了安徽省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驱动以及产业带动作用。姜辰指出了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如人才需求不明确、培养模式缺乏自主创新等,并明确表达了合肥市工信局对构建科学、高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迫切需求。
中科大-科大国创知识计算智能实验室副主任王檬从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实验室在分布式、高性能计算和知识计算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王檬特别强调了基本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领域融合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一代应用型人才8要素”,为高校和企业界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他还分享了实验室与省内多所高校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及已取得的显著成果,进一步展现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
随后,论坛进入了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可行性以及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数据调研与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围绕思辨基础做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增加了论坛背景的调研环节,另一方面统计了全国分论坛近3年的关于人才的论坛选题,从中选择了与本次论坛相近的两个论坛进行深入研究,并请到了当时的执行主席参与思辨环节。在思辨阶段开始前,吴昊首先介绍了针对这一话题的调研情况。
调研显示,受访者集中在高校和企业,且多来自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他们认为数字化交叉融合型人才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需求,而实践性教学与产业合作是平衡供需的核心。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且多数受访者对德国双元制的了解不足。为破解应用人才培养与战略新兴产业链接的瓶颈,受访者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认为加强产学研开发服务平台和培养基地建设至关重要。政府应全面加强多方面政策支持,以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建议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实现应用型人才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有效对接和共同发展。
思辨话题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是什么?
沈杰做了本环节的思辨引导,介绍了YOCSEF南京举办的“不同阶段高校成果与企业需求匹配的市场化如何破局?”观点论坛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强调学生毕业后应能迅速融入科研或技术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他提出,高校与企业需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史亚风则从企业视角出发,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应专注于技术精进,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蒋峰领则强调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出应全面了解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教育内容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吴昊总结时,特别指出了合肥市面临的应用型人才巨大缺口问题,呼吁各方携手努力,共同解决这一难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思辨话题二: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做法能否复制?
韩志科做了本环节的思辨引导,介绍了YOCSEF杭州举办的“人工智能交叉课程,如何培养既专又交的高层次人才?”观点论坛成果,并深入剖析了德国双元制的成功要素,并指出其精髓在于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然而,他强调德国国情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简单复制并不可行,需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本土化创新。艾兵和王檬分别代表学术界和企业界分享了宝贵经验。艾兵详细介绍了合肥大学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初步成果;王檬则从科大国创的实践出发,展示了企业如何与高校紧密合作,共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姜辰则从政策层面出发,提醒与会者需审慎考虑德国双元制在中国的适用性。他认为,应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与发展。
思辨话题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奔赴的创新机制和路径是什么?
张宝龙做了本环节的思辨引导,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他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艾兵分享了东南大学博士生在企业实战锻炼的成功案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他提出,高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吴昊进一步指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实现“双向奔赴”的关键所在。他呼吁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政策与方案。史亚风则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强调了校企合作中渠道选择的重要性。他认为,选择合适的合作渠道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双方需求,提高合作效率与成果质量。李颖洁则提出了衡量“双向奔赴”结果的标准与方法。她认为,应关注合作过程中的状态与成果,确保合作双方能够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她呼吁各方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在激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YOCSEF合肥主席吴昊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双向奔赴”理念的核心在于携手并进、共同面向未来,他呼吁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合肥市乃至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论坛不仅为合肥乃至全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在未来的工作中,CCF YOCSEF合肥将继续关注这一议题,择日将举行该论坛的专项复盘会、议题成果二次讨论会等,持续为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YOCSEF合肥学术委员会承办,合肥大学、安徽云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特别感谢南京和杭州两个分论坛的倾力分享,以及YOCSEF南京主席吴天星、YOCSEF杭州主席董建锋、总部联系AC陈昊与贺瑞君,感谢他们在论坛前期选题、论坛调研、议题与成果联动、论坛执行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大力支持。
供稿:台建玮
编辑:李 磊
审稿:吴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