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CCF YOCSEF 合肥在合肥工业大学举办了“智慧健康养老,是需求导向还是引导需求?”主题论坛。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1亿人,占人口比例为17.3%。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将高达28.5%,超过3.4亿人,大约每4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将达35.1%,超过4.4亿,大约每3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
图1 岳国庆作开场介绍
图2 吴鑫坤介绍CCF YOCSEF
什么是智慧养老?智慧养老的政策是什么?如何实现有“温度”的养老?养老产品中采集的数据是否涉及到老人的“隐私”?等等,来自智慧养老领域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在论坛现场分享并和与会者进行了观点思辨互动讨论。
图3 与会嘉宾合影
嘉宾分享 观点鲜明
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杨矫云副教授,作为“国家智慧养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骨干成员领导健康医疗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的研究,杨教授从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智慧养老需求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护照,基于智能环境的行为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智慧养老的知识。
图4 合肥工业大学杨矫云副教授
智能护照的基本流程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通过这五个步骤可以为每一位老人颁发一个智能护照,实现对老人的全方位照顾。杨教授从知识图谱这一专业的角度对智能护照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也指出了对于老人的需求有待挖掘,只有真正了解了老人的养老需求,才能更好的开发养老产品。
图5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 房志东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经理房志东从养老产品技术的角度分享了部分养老产品。中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老人们分为休闲型老人、半自理型老人,非自理型老人,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需要不同的养老服务。
导航定位技术、人机交互、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均被应用于养老产品的开发中,助力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
图6 颐养园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杨军
安徽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安全博士后,颐养园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杨军从区块链的角度对“区块链+医养”场景如何落地进行了分享。
“区块链+医养”其核心是基于密码学原理、特殊数据存储结构以及链上所有节点共识机制, 用区块链技术融合现有医养产业可信分布式数据库, 通过模式优化和升级进行落地应用, 助力医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思辨环节 讨论激烈
中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针对庞大的老人群体,如何进行养老,不仅是广大民众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嘉宾提出,现在提智慧养老是否为时过早,对于偏僻的地区,很多老人连养老都有问题,还谈什么智慧养老?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养老政策的完善,肯定会让所有的老人们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如何进行养老,与老人们的经济基础和观念息息相关,经济条件好的老人享受的养老待遇肯定比经济基础差的老人们要好,同时老人们愿意接受先进的养老观念、愿意在养老上进行投资,也影响着养老市场。智慧养老是一个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针对如何进行有“温度”的养老,嘉宾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让老人们在家养老,同时借助于智能养老产品和子女的帮助,让老人们感受到有“温度”的养老,因为子女的陪伴才是最有“温度”的。也有人认为,让子女陪伴养老的可落实性比较差,让老人们住到养老院,与同龄的老人们一起养老,会更共同语言。不管哪一种养老方式,大家都赞同使用智慧养老产品来协助养老。
养老产品中需要提取老人们的各种数据,如血压、血糖等。那么,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是否经过老人及其子女的同意,是否侵犯到老人“隐私”?对于这个疑问,在场专家也给出了专业的解释,企业在进行数据采集前需要进行伦理审查,在取得了养老院及老人本人的同意后,才会进行采集。同时不同的老人们,其养老需求是不同的,企业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挖掘老人们的养老需求,进行个性化养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养老。
针对养老护理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嘉宾们有着自己的见解。有些人认为需要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专业的养老人员来协助政府和企业进行养老,实现智慧养老。也有人认为,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到就业市场,如果开设了养老护理专业,会有考生报名吗?现实中,更多护理专业的人员愿意到三甲医院,而不是养老院。没有就业前景的专业,还谈什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有嘉宾提出,目前国家针对养老的政策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落地的很少,企业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养老市场,如何进行智慧养老,养老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养老行业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痛点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老人们的通力合作。但是,在此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老人们的养老需求,才能进行养老政策的制定,以及养老产品的开发。
此外,与会嘉宾还针对国外的养老方式以及“抱团养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会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
图8 思辨环节大家讨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