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哈尔滨成功举办线下论坛“人工智能该如何助力医疗”
2020-12-16 阅读量:1254 小字


CCF YOCSEF哈尔滨成功举办线下论坛

“人工智能该如何助力医疗”

      

20201129日上午830CCF YOCSEF哈尔滨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工谷孵化器二楼会议厅成功举办了人工智能该如何助力医疗为主题的线下观点论坛。医工结合,是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虽然全国经历了多次卓有成效的讨论,但YOCSEF哈尔滨仍一直在不断思考医工结合的最佳解决方案,许多关键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黑龙江省的医工结合情况来看,黑龙江医学教育发展平稳,但前进动力不足。黑龙江省受产业结构、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黑龙江省深处内陆的地域局限性、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思想上求平求稳,行动上容易受条条框框的限制,都导致了工作理念单一、创新意识和内生动力不足、教学科研支撑龙江振兴发展的能力弱。因为经济总量等以上诸多因素限制,在科研创新方面缺乏有力的配套支撑和宽松的研究环境。问题原因清晰如何破解难题?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先进信息技术的热潮下,黑龙江的医疗行业是作为孤岛还是积极地开展跨专业合作?本论坛重点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思辨1、人工智能是否在解决临床医学的问题?2、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临床医生?

本次论坛是由CCF YOCSEF哈尔滨AC委员董庆、保鑫,共同担任执行主席。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骆公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医生曹孟儒、放疗科医生李丹丹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吕成倩四位嘉宾做引导及思辨发言。同时CCF YOCSEF哈尔滨主席韩琦,副主席马吉权、江晓林、张伟南,学术秘书孟德昕,AC委员宋洪涛、张立国、赵国生、李晓堃、李洋、李元鹏、王克朝及老主席景维鹏、鹿泽光、荣誉AC高辉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师生,共计35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活动得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工谷孵化器的大力支持。

按照YOCSEF观点论坛活动流程,CCF YOCSEF哈尔滨主席韩琦首先介绍CCF YOCSEF,然后两位主持人保鑫、董庆先后介绍了CCF YOCSEF观点论坛的基本规则,以及本次论坛的背景和参会嘉宾。

图片1

引导嘉宾发言环节,骆公宁博士进行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的引导发言。内容包括:医学影像处理1、影像分类、检查分类、目标区域/病灶分类;2、目标检测、器官组织及标记定位、病灶检测;3、图像分割、器官/解剖结构区域分割、病灶区域分割;4、影像检索、基于内容的影像检索。其中指出医学影像的发展对术前方案规划、医患术前沟通以及虚拟手术练习、医学生的培养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图片2

曹孟儒医生进行《乳腺癌科普及人工智能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的引导发言。内容包括:1、什么是乳腺癌?2、乳腺癌的症状、筛查和诊断;3、乳腺癌的分期与分子分型;4、人工智能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其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诊断、抗癌药物研发等方面。

图片3

李丹丹医生进行《中国放疗AI智能勾画使用情况》的引导发言。内容包括:1、智能勾画产品定义;22015—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相关政策;3AI智能勾画产品调研数据分析;4AI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其中指出全国近30%的放疗科已经采用AI智能勾画软件;AI智能勾画软件节省医生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相关科室主任对AI智能勾画软件的态度:节约时间需求大于科研,AI智能勾画已经走进临床;AI智能勾画(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均,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帮助科室减免重复工作,提升医疗诊断的效率。

图片4

吕成倩医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的引导发言。内容包括:1、阐述消化道内镜的功能、作用;2、医学图像分析、病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3、病变检查、病变检测、病变分类。其中指出欧洲胃肠内镜学会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分类系统来支持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使用先进的内镜成像进行光学诊断。内镜检查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由于计算机算法和能力的原因,长期以来局限于工程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内镜检查的CAD正在成为现实。

图片5

思辨环节,首先邀请四位嘉宾进行思辨发言。骆功宁博士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确实对辅助科室的应用和帮助解决了时间、效率等问题,但是现阶段取代医生工作还是为时尚早,这需要医疗工作者与计算机从业者扎扎实实地紧密合作落实医工建设的目标,务实地从医患等关系上解决问题相信人工智能取代医生将不是梦想。李丹丹医生表示目前来看,通过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基层医生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的需求。目前,以影像科为主的技术进步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以此来辅助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压力,也是解决其实际问题的方式。除此以外,还在远程会诊的帮助下,进一步应用上级医院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的医疗资源的沉淀,推动影像科、外科、内科、ICU、病理科的发展,所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医疗已经广泛应用了。曹孟儒医生表示,人工智能在肿瘤化疗指导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主要是以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方案的制定。那么在人工智能肿瘤预测和肿瘤药物研发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以往药物研发耗时耗力,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并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各期临床试验。现在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可以更加快速的筛选出药物的分子式,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的模拟实验,这会大大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可以使患者更快收益。吕成倩医生说从人工智能整体来看,数量庞大的内镜辅助诊断正在被新发展出来的技术所影响。人工智能下的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正在大大减轻人们的痛苦,并发挥着降低劳动强度的作用。基层医院的肠镜、胃镜也因此得到的巨大的进步。随着远程病理的普及和推广,胃镜下实时的病理结果反馈也在加快。这些进步都带给基层医院消化科更多地机会。所以人工智能对于基层医院技术提高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也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更好的学会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医工结合的实现。

图片6

自由思辨阶段,现场的嘉宾和参会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首先,晓坤委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可以解决一部分基层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比如在问诊、主诉、病历等。老主席景维鹏提出,景维鹏教授提出应该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应该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追求热点,使人工智能的应用脱离实际。未来需要更多的医生、计算机专家来合作推进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因为这一领域目前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人工智能目前仅仅在医学图像上有很多进步。未来还需要在自然语言识别、多模态结合、知识图谱等领域发展。韩琦主席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工作计算机可以替代医生呢?也就是说很多医生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工作?执行主席董庆医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医生做很多重复简单的工作。但是不会替代医生。因为人作为社会生物是有心理的。没有病人愿意和机器打交道。医生看病的过程除了解决病人的生理需求外,其很多部分是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也就是给病人心理的支持。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可能诱发器质疾病。人工智能哪怕是模拟出虚拟人物也不能完全实现这需求。那么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医生的工作内容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以往的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可以被计算机所替代,那么医生可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进一步研发新的诊疗方式,或者是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做更适合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

图片8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