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杭州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杭州成功举办“论中国特色的计算机学科评估”观点论坛
2020-04-21 阅读量:1076 小字

 2020年3月2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杭州分论坛成功举办了题为“论中国特色的计算机学科评估”的观点论坛

     时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论坛采用“腾讯会议+微信群”的线上形式,由CCF YOCSEF 杭州AC委员浙江工业大学邱杰凡、AC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陈观林担任执行主席。本次论坛聚焦新形势下的高校评估是继续“兼容并蓄”还是“另辟蹊径”


主持



     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或高校与计算机学科评估密切相关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人事处副处长戴光麟,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中心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孙星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俞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王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明禄,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科员、CPDA数据分析师、里瑟琦智库高级研究员于鲁江

     论坛由主题发言、引导发言和思辨讨论三个环节组成,130余与会者参与了论坛和讨论。


01

主题发言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人事处副处长戴光麟首先作了“漫谈中国与国际的高校评估”的主题发言。由于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国际认证,通过对比国内外情况,他犀利剖析了专业认证的经验教训,并由此延伸至学科评估,引导听众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科评估。他认为前四轮学科评估的特点是水平评估而非合格性评估,强调未来的学科评估应着眼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标准”、重视中国期刊发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嘉宾1



      主题发言聚焦学科评估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为思辨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介绍和丰富的案例。


02

思辨议题1

 中国特色的评估是否能够全面摒弃国外的论文评价体系?


      主持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习总书记在去年的“科技三会”也上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技部印发相关《通知》,强调科研成果要具有实用性。然而,在上一轮的高校学科评估中,无论是评价师资人才还是评级学生培养的过程,论文成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学位中心尽管希望突出中文论文的重要性,但却受到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对,最终也无疾而终。同时,对于论文的客观评价或多或少的受到了ESI评价体系的影响。如今在新的政策形势下,学科评估的新导向是否能有更充分的体现?学校方作为被评估对象,希望在新一轮评估中有哪些变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俞俊做了该思辨讨论的引导发言“让SCI回归学术初心”。他指出以SCI论文评价高校科研水平在以往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尽管非常突出,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研究刚从文革禁锢中解放出来,强调SCI的重要性对鼓励学术研究走出国门、缩短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论文只是科学研究活动成果的一种载体和形式,绝非唯一评价指标。

嘉宾2



     针对这个问题,嘉宾们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尽管观点存在分歧,但最终聚合于以下几点:

    (1)如果完全舍弃当前的论文评价体系,以目前的评估条件确实难以更加合理量化个人的学术水平,但应该在新的评估中避免泛泛地以期刊水平高低评价论文水平高低,而是应注重论文是否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或者对本学科理论产生影响。

    (2)中文期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关键性研究成果以中文形式发表,能够让更多的国内研究者快速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然而,受限于计算机领域的特殊性,也不能在评估中一味强调中文期刊,否则有可能会使计算机学科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


03

思辨议题2

            是否应该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评估?


      主持人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新形势下,各项评估工作的开展是否应该更加智能化?反观学科评估过程,需要大量人工的材料填报、审核、评审等工作,每个学科负责人在上交材料前夕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学位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样面临数据访问激增、审核工作耗时繁杂等困难。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学科评估过程中是否将部分工作由计算机替代,以此有效降低被评估方与评估实施方的工作量?这样做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浙江师范大学李明禄、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于鲁江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引导性发言。李明禄从评估的工作量、客观性、完善度、自动化四个方面切入,认为应提倡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于鲁江则站在评估方的角度,从学科评估涉及的数据获取、核实、评价及使用四个阶段进行分析,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评估的优势及劣势。

      在思辨过程中,嘉宾们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评估的可能性。最终的观点是:

    (1)机器换人是各行业的需求,同理学科评估作为一种需要大量脑力参与的行为活动,自然有更加急迫的需求。然而以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主观评价的完全替代,但是可以发展相应的辅助手段。

    (2)人工智能给评估工作带来的风险也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信息泄露以及有针对性的对抗攻击,未来更应引起评估系统开发者的重视。

      最后,线上听众争先发言,围绕学科评估中的评价体系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应该引入评估展开讨论,通过听众的提问及嘉宾的精彩回答,将论坛推向高潮。


特别感谢

 特别感谢卫清和国斌对本次线上观点论坛的指导!

1

论坛时间管理:第一个议题观点讲解时间较长,在后台提醒主持人尽快引导切入思辨环节

2

当思辨点无法深入挖掘时,以参与者身份发言:指出人才评估是学科评估的基础,但无法完全等同;评价指标是大而全还是需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等,引导讨论围绕着议题和思辨点

3

论坛结束后,提出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导环节没有引发争议,讨论环节采取嘉宾轮流讲的方式等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