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大连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大连举办观点论坛《海洋碳汇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2022-09-21 阅读量:388 小字


图1 论坛海报

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碳汇潜力巨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海洋碳汇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铺开,在制度建设、监测调查评估、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交易核算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整体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众多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进步,已成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海洋碳汇也成为了“双碳”与信息领域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同时在发展海洋碳汇方兴未艾之时,也有发展海洋碳汇投入过大,发展海洋碳汇的器件、系统与软件为时尚早的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CCF YOCSEF大连于2022年9月17日成功举办观点论坛《海洋碳汇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使用线上模式,与会人员包括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中科双碳(大连)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栋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海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大连厚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学术界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70余人。

图2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大连副主席贺建军、CCF YOCSEF大连AC委员焦战,在线主持为CCF YOCSEF大连AC委员孙丽媛,受邀出席本次论坛的引导发言嘉宾有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碳汇研究室主任郭栋、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技术发展部副主任马军伟和中科双碳(大连)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传志,特邀思辨嘉宾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信息室副主任许自舟、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莹洁、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彦伟副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福新。

论坛首先由执行主席贺建军介绍了CCF YOCSEF的历史、定位和使命,以及本次论坛的背景,随后进入引导发言和思辨讨论环节,由执行主席贺建军和焦战共同主持。

首先进行引导发言的是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碳汇研究室主任郭栋,分享的题目是《中国北方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与思考》。郭栋从生态价值、固碳能力、产业价值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介绍了海草床生态系统,分析了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海草床修复和重建对遥感技术、机器人、传感器等信息技术的需求,分享了辽宁海草床碳汇研究及应用的思考。


图3 郭栋发言资料截图

第二位引导发言嘉宾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技术发展部副主任马军伟,分享的题目是《区块链技术赋能电力双碳应用》。马军伟介绍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电力双碳应用的建设背景及方案,从创新水平、技术水平、成熟度和知识产权四个方面分享了电力双碳应用的创新技术,从实用化程度、经济效益、推广应用三个方面分享了电力双碳应用的使用推广,同时也分享了电力双碳应用推进工作的平台资源和前景展望。最后,针对海洋碳汇的发展,马军伟从标准、宣传、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碳汇金融六个方面分享了宝贵建议。


图4 马军伟发言资料截图

第三位引导发言嘉宾是中科双碳(大连)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传志,分享的题目是《“双碳”目标下的海洋碳汇初探》,从海洋碳汇当前发展状况和数字技术赋能海洋碳汇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目前,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大连、青岛等多个省市已相继启动海洋碳汇相关工作,余传志从概念、测算、核算等方面介绍了海洋碳汇,并分享了海水养殖贝类的碳汇能力、固碳机理和近年来在海洋碳汇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余传志指出数字技术赋能“双碳”是国家“双碳”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碳排放统计核算的支撑,并针对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给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图5 余传志发言资料截图

在思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海洋碳汇?”、“面向海洋碳汇的器件、系统与软件能否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蓝碳经济大环境背景下,高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双碳’战略?”、“‘绿色先锋’德国重启煤电对我国海洋碳汇发展有何启示?”四个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6 思辨环节截图

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海洋碳汇?”这一议题,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可搭建涵盖监测、评估、管理的综合平台,同时推动大数据分析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可以开发低成本传感器、专用传感器助力碳汇能力评估、生态修复评价、碳排放监管等。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人工智能可以从海洋碳价预测、双碳规划、节能降碳优化等方面助力海洋碳汇。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渔业碳汇的增汇方面大有可为。

对于“面向海洋碳汇的器件、系统与软件能否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一议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从全球大环境、智能化设备、软件产品等多个方面阐明特色之路的可能性,嘉宾们提出可以从智能海洋牧场、海洋碳汇智能化高分辨率观监测、海洋碳汇交易核算、标准化管理平台等多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市场需求,推动面向海洋碳汇的器件、系统与软件的特色之路。

对于“蓝碳经济大环境背景下,高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双碳’战略?”这一议题,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人才培养应着眼于目标和结果,以业务为主体以技术为辅助,为人才培养搭建载体,如研究室等。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可联合高校开设选修课、通识课,普及“双碳”知识,结合多专业培养人才,从多方面助力“双碳”信息化建设。另一部分与会嘉宾提出人才培养应充分考虑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以科研院所、企业为载体,让学生与载体直接建立联系,以共同研发课题为落脚点,突破壁垒。

对于“‘绿色先锋’德国重启煤电对我国海洋碳汇发展有何启示?”这一议题,一部分与会嘉宾认为“双碳”对我国的工业有冲击,但同时也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润滑剂,且对我国能源结构更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降低我国能源的外部依赖。一部分与会嘉宾认为我国能源转型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在经过科学论证基础上推动,聚集“双碳”的发展、减排,注重技术创新,结合多项技术多方面治理,以技术助力业务发展,充分提升海洋固碳能力。另一部分与会嘉宾认为碳排放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只盲目追随潮流,海洋碳汇从长远来看,符合我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趋势, 我们应该有序发展低碳产业,特别是发展绿碳和蓝碳技术。

最后,CCF YOCSEF 大连主席傅博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发言,感谢与会嘉宾对蓝碳的内涵、技术瓶颈、实际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辽宁发展蓝碳的优势进行高度介绍,并对本次论坛的议题展开精彩思辨,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在蓝碳的理解、信息化与蓝碳融合给大家带来启示。最后,对本次论坛的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YOCSEF的活动、加入CCF YOCSEF!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