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重拾帽子初心?
近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各类人才计划作为激励科研创新的重要制度设计,在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培育前沿学科领军梯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显著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这些“帽子工程”逐渐异化为头衔的“标签竞赛”。202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将学术治理上升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彰显了以制度性纠偏重塑科研本真价值的决心。
在这一转折点上,本次论坛将深入分析人才帽子异化的成因与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回归“帽子工程”的初心,重建科学、合理、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推动我国科研生态重回良性发展轨道。
会议议程:
8:00-8:30 | 参会签到 |
8:30-8:40 | 背景介绍 |
8:40-9:10 | 引导发言 董彬,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主题:回归初心,从“光环帽”到“冲锋帽”
山世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 主题:脱帽致敬学术:Transformer的启示
林芬芬,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处长,研究员 主题:综合施策推动“帽子”问题治理 |
9:10-9:50 | 思辨议题一:"帽子工程”为何设立?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哪些突出问题? |
9:50-10:30 | 思辨议题二:如何重新理解新时期“帽子工程”的价值定位? |
10:30-10:45 | 茶歇 & 合影 |
10:35-12:25 | 思辨议题三:“帽子”制度应如何回归其设立初衷?
|
12:25-12:30 | 论坛总结 |
引导发言嘉宾: 董彬
董彬,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任职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兼任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关村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科学计算、计算成像。于2014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22年受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ICM)做45分钟报告,2023年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同年获得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并受邀在2027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做邀请报告。
引导发言嘉宾: 山世光
山世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智能算法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长期从事高维视觉编码、模式分析和语义理解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被谷歌学术引用4万余次。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人脸识别、情绪感知、行人再识别和目标检测等技术已规模化应用于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多款华为手机等产品或系统中。他热心学术服务,是VALSE的联合发起人之一。
引导发言嘉宾: 林芬芬
林芬芬,现任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人才政策、科技战略等研究。主持开展了中财办下达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国家“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支撑开展中央深改委改革任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承担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研人员收入分配、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个研究课题。
执行主席:张忠宝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CF YOCSEF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张莹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CF YOCSEF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