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哈尔滨分论坛(YOCSEF•哈尔滨)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机器翻译离我们多远》系列讲座,YOCSEF•哈尔滨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师生共百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本次系列讲座包括《机器翻译及其应用》和《变革,居安思危和多语理解》两场学术报告会,是YOCSEF哈尔滨论坛2009-2010年度走进校园活动的第二站,由齐浩亮博士和杨沐昀博士担任执行人,旨在为龙江IT青年学子带来和国际IT前沿接触的机会。
《机器翻译及其应用》报告会于2009年6月1日举办,由王海峰博士主讲。王海峰博士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副所长、研究部部长、首席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编委。王海峰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微软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isilk.com 研究科学家(香港特区政府优秀人才计划)。主持及参与了多个产品化项目的研究开发,并申请中国、美国及日本专利1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曾多次任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程序委员会成员、Session 主席等。本次报告王海峰博士为大家讲授了60年来,机器翻译及其相关技术取得的巨大进步并产生的成功应用,并从技术和应用等角度对机器翻译进行介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进行典型应用的演示。
《变革,居安思危和多语理解》报告会于2009年6月10日举办,由张民博士主讲。张民博士是新加坡工业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翻译、信息检索等,发表了一批高质量、影响力大的学术论文。张民博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评审专家、同时还是本领域顶级国际会议、期刊的审稿人。张民博士简要介绍了在新加坡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新加坡构建富裕、和谐社会的作用,及新加坡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对新加坡发展的贡献,之后着重介绍了其领导的团队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海峰博士和张民博士的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论述周密,两位特邀讲者广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语言开阔了听众的视野,让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报告期间,与会师生针就报告的内容向两位主讲者提出了问题,王海峰博士和张民博士认真地进行了解答。学术报告会后,王海峰博士和张民博士与YOCSEF哈尔滨的学术委员应黑龙江计算机学会理事、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雷国华教授邀请,共进工作餐并继续交流。
(王忠杰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