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长沙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上午9:00-12:30
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重点实验室 (一楼会议室)
举行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计算机图形学发展新趋势
计算机图形学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期。目前,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影视动漫,军事仿真,医学图像处理,气象、地质、财经和电磁等的科学可视化等。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领域应用的推动,也给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次CCF YOCSEF长沙学术报告会将邀请国内外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的专家和学者与大家分享与探讨最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
程 序
08:30 签到
09:00 报告会开始
09:00-10:40 专题1,主持人:李东升博士
09:00-09:50 报告1(报告40分钟,讨论10分钟)
特邀讲者:陈宝权 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演讲题目:采用激光扫描技术构建现实世界'阿凡达'
09:50-10:40 报告2(报告40分钟,讨论10分钟)
特邀讲者:张 皓 博士,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演讲题目:模型驱动的变异三维内容生成
10:40-10:50 中间休息10分钟
10:50-12:30 专题2,主持人:程志全博士
10:50-11:40 报告3(报告40分钟,讨论10分钟)
特邀讲者:刘利刚 博士,浙江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划线草图交互式的语义形状分割
11:45-12:30 专题讨论
特邀讲者:陈宝权,张皓,刘利刚,程志全
讨论题目:计算机图形学新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展望
执行主席:李东升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副主席
程志全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研究员
执行秘书:李 暾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学术秘书
特邀讲者:陈宝权
演讲题目:采用激光扫描技术构建现实世界'阿凡达'
报告提要:获取室外真实世界的三维描述和漫游是一个新颖并充满挑战的课题,也是目前在大规模实现上仍未解决的难题之一。Google Earth3D和Microsoft Bing Map 3D平台的推出与普及对该研究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室外场景尤其是城市场景的三维化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及应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另外也包括古遗址保护,数字设计,和游戏娱乐等。该报告重点介绍我们利用移动激光扫描技术来获取大规模三维场景。区别于室内或小型物体扫描,室外扫描得到的三维点云数据对三维建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其特征表现在:(1)不完整性、(2)不精确性、(3)所代表场景的几何复杂性、和(4)超大容量。该报告总结我们在近年来针对大规模场景的三维点云获取,建模与可视化的工作并对该方向的研究进行展望。
特邀讲者:张 皓
演讲题目:模型驱动的变异三维内容生成(Model-Driven 3D Content Creation as Variation)
报告提要:三维内容生成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其研究目标是辅助艺术家和初级用户快速实现设计理念,例如,利用一幅照片或草图(模型)建立数字三维对象。直接建立一个适中复杂程度的三维对象是颇具困难的任务,通过变异一个或多个既有模型建立新模型则是更合理的方案。在本次报告中,将阐述课题组在此研究主题上最近的两个研究工作。第一个的研究工作利用一幅照片和一个预分析过的三维候选模型集合,以照片作为引导,通过几何变异一个候选模型,生成一个真实、可用的数字三维模型。由于对最佳候选模型进行了变形,在相近的视角下,生成模型的投影轮廓与照片中的目标模型高度匹配;第二个研究工作分析输入模型集合的风格,生成一个具有相同风格的新模型。分析的风格是指模型各部件的异性缩放尺度。本工作的机理为内容与风格相分离的概念,该概念有助于正确计算模型集合中具有较大风格差异的各部件间的对应关系。
特邀讲者:刘利刚
演讲题目:划线草图交互式的语义形状分割
报告提要:三维物体形状的语义子部件(semantic parts or meaningful components)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是根据不同应用和需求相关的。一般全自动的算法难以得到用户所期望的各种语义形状分割结果。划线草图(sketch-based)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交互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让用户表达其意图。我们研究了一系列的基于划线草图交互方式的语义形状分割方法(包括前景/背景式,前景式,边界式),用户分割一个三维形状往往只需要勾勒几条划线,算法即可根据输入的划线草图自动完成分割得到用户所想要的结果。同时也对不同的划线草图方式对用户意图表达的不同特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执行主席:李东升
执行主席:程志全
联系人:李东升 dsli@nudt.edu.cn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