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31日下午, 在长沙学院(原长沙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进行了题为“新型软件开发方法”的学术报告会,两百多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论坛由长沙学院副院长屈林岩教授、长沙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欧新良教授主持。 报告会特邀了中国著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陈火旺院士。陈院士曾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主任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世纪70年代,他在中国率先实现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主持设计了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统和带全局优化的Fortran IV编译器,是中国自主软件开发的开创者之一。1978-1984年任“银河”-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及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者,直接主持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银河”-I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跻身于国际上少数生产巨型机的国家行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获国防科委特等科技成果奖,1991、1993年两次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陈院士在报告会上回顾了长沙大学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进展,对长沙大学的校园和办学规模表示惊叹,并对同学们进行了勉励,鼓励同学们投身计算机事业。 报告会还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毛晓光教授。毛教授是YOCSEF长沙分论坛主席,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主要从事高可信软件技术、软件可靠性工程等研究。200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项,2005年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5年获全军育才奖银奖。毛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sp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面向方面技术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历史,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各种面向方面技术的特点,介绍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国际会议、大型项目、工具和典型应用,并点评了面向方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精彩的报告搏得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他还就软件工程学习、国内外计算机软件发展的不同特点、中国软件业的未来等问题同学生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会结束后,长沙学院屈林岩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刘华富副主任、欧新良副主任、肖健宇副教授等向陈火旺院士、毛晓光教授介绍了长沙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参观了长沙学院院区,并就长沙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通过本次活动,活跃了长沙学院的学术气氛,加强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与长沙学院的联系,并就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人才交流等达成了共识。 (毛晓光 李梦君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