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陈贵海
我报告的题目是“立足国内做出国际一流研究”,主要是谈一下如何认识和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我们知道写一流文章是我们做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你只有把研究做好,才能说写一流的文章。所以,这个和本次的论坛还是密切联系的,也是对前面几位老师讲述内容的一个补充。这个报告实际上第一次是在
这么大的题目,
我是普通的
下面是我今天汇报的简单的概要,要谈中外学术比较,或者说什么是一流大学。主要看一下水平衡量指标应该是什么样的,玩游戏要把游戏规则摸清楚。然后,按照某种指标来比较中外的水平差在什么地方,明确了这样的差距,应该分析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最后,知道差距,也发现了原因,最后该怎么具体地去做,来弥补、缩小这样的差距。
首先是学术水平衡量指标,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重点评价,博士点、教学评估都非常多,评价指标也很多。比如说教育部今年举行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重点衡量指标,就是从下面5个方面来进行的。再谈到大学的排行榜指标也有很多种,这是武苏连的一个衡量指标系统。
再看看SCI,现在SCI已经被骂的很厉害了,他主要有三个硬伤。有人说中国重大成果从来没有什么SCI,比如说两弹一星、三峡工程、杂交水稻等等。比如说SCI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耐不住寂寞,因此李院士说SCI到了中国就变成了China Stupid Index。
今天我并不是为SCI来翻案的,我们认为SCI仍然非常有用。因为你要知道,任何一个衡量指标都不是完备的。SCI有缺点,但是它也有优点。到目前为止,肯定还有更好的衡量指标,但是SCI已经为我们免费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我们可以享受它里面很多的资源。所以,以前看SCI,现在一点不看也不行,尤其考虑到我们中国有一个特色,很多的事情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抓得紧一点。所以,在失去和保留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选择了保留,就是学生参照的时候仍然选择SCI。最近我个人想出了一个衡量指标系统,我们现在有一个衡量方法叫做五一指标,就是看一流会议、刊物中的论文的数目,以及你参加一流会议的学术交流的人数、次数。还有就是在一流会议中,作特别报告的人数,还有在会议中做Editor的人数,以及被一流文章引用的次数。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个很实用,如果用武苏连的方法很复杂。其次,就是国内除了看文章,还看获奖、荣誉,那个国外都对照不起来,比如说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外也不知道,所以不好比较。当然,文章很重要,文章是进入一流大学的门槛,你没有文章怎么行呢。所以,这个方法是强调质量,与ESI、H-Index比较相像。还有简单易操作。我们希望把这个一放上去,就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这个结论说明什么呢?可以进行培训,我们知道现在国外对于H-Index这个指标已经进行了培训。比如说我们对集体求平均值,求最厉害的10个平均值。或者是对个人,可以看出的动态变化。这是我们对于学术水平衡量指标的认识。
下面谈一下水平比较。现在中外学术水平比较很多家在做,比如说中国大的排行,武苏连、网大、中国校友会网都在做。那么世界大学的排行像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在做,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所进入前100位的。我有一次跟一个老师交流,他说总体来看,我们国内大学的水平跟国外的一流大学比有一定的差距。他举例说比如把
首先要有充足的资金,这是第一步。然后,要有一流的人才。再有,就是合理的管理。不仅要有这三个要素,而且要链接起来。下面我们看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认为科研条件是一个问题,中国的科研经费非常充足,再进一步,我们的经费还将更加充足,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国家经常性的费用增长,这都是国家文件里面的资料。到2020年的时候,科技投入将占GDP的2.5%,是非常非常大的数字。这个表是科技部投入的钱的增长,还有2020年科技投入将占GDP的2.5%,这些钱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们的经费不是问题,现在不能再有人说工作做不好是因为经费不足。我个人来讲,南大在全国拿科研经费不算多,我个人在南大拿的钱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科研经费,因为我在美国走过的都是中文学校,都是中等水平,我觉得和美国的中等院校的平均水平科研和经费来比,我们目前比他们好。所以,我觉得国内的科研条件、经费不是问题了。
其他的条件也非常发达了,比如说资讯非常发达,再找不到文献这已经不是理由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能不能保留住一流的人才。经费那么多,但是大家知道,人员仍然是5%、10%,最多是15%,这个太低了,这个是中国的特色。实际上大家忽略了非常基本的事实,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经费应该用在人身上,而不是主要用在设备的购买。所以,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现在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有很多所非常接近一流水平的学者到我们南大,最后在工资的地方卡掉了。虽然工资很低,但是很多的设备我们都买得起,所谓的灰色收入,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我评一个博士论文、答辩,都是有钱的,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举一个例子,我在美国的大学参加一个博士生论文答辩,完了之后,我等了好长时间,非常急,因为他不把这个东西送给我,我说你们不发评审费,他们说这边从来没有过。所以,国内是在一点不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收入,稍微一动就有别的收入,你说优势是优势,但是还是容易玩法规,容易走火。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在管理上面讲,有这么几点,我跟国外交流。我们说的无法无天,并不是说一个人不畏法律,不惧神灵,而是因为中国的环境特征,法律需要健全,需要引进到科技体制中,无天是环境污染很严重,很难看到晴朗的天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国家条件好起来了,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到我们这边做工作。还有,在管理上面,先是我们的学问与运作方面可能学者没有摆得很清楚。我们做学问察言观色肯定是不可以的,你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和其他学者交流这是非常合理的,7分学问,3分运作还是合理的,但是最后都变成了3分学问,7分运作。很多的老师不去看每一篇论文,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个层面上谈一下有太多的战略家。在学校里面,有些教授在治校不在治学,青年教师也是过早地没有第一作者文章。刚才说3年毕业,他可能还有2、3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毕业了,我们发现最多2、3年,他把原来没发完的、剩下的挖掘完了之后就停掉了,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
在如何缩小差距方面,我们是这么认识的。首先,在中国国土上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比如说微软亚洲研究院,我们举出这样一些数据,在搞服务型、信息处理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当然,为什么能够达到呢?按照我们前面的模型,他们具有钱、人、管理这三个成功的要素。
下面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模式,首先响应小平同志经济特区的思想,在一些学校里面开辟一些学术特区,已经有一些高校先行一步了。比如说清华大学引进了
如何缩小差距?我们认为应该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补贴,我相信很多的一流高校都有这样的问题,要不然博士生肯定招不到本校的优秀学生,北大、清华肯定是这样子。有的学生跟我们私下谈,哪怕你达到一个合理的收入,我们可以不要家里面贴我钱,我就在这边留下来了。现在很多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不好意思到了硕士生、博士生还要家里的钱。还有就是大幅度提
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不能做的,什么事情是我们能做的呢?就是我们要切合实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明确自己的使命。既然选择了在国内,能不能在国内做出国际有影响的工作,目前我是希望带好一支科研的队伍。我现在带了22个硕士、博士
还有,坚决与垃圾文章告别,导师应该站在第一线,这个大家自己去领会。还有一个是副导师制。我在国外有工作的经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副导师,但是他们比我们的水平高。我们的学生都指定和国外的老师联系。
左边是国家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右边是我提出来的八荣八耻。以热爱南大为荣,以不爱南大为耻,以尊重师长为荣,以不懂礼貌为耻,以团结友爱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以珍惜时间为荣,以懒散拖拉为耻,以认真学习为荣,以游戏看碟为耻。如果大家学垃圾文章,我们是坚决不付钱的,如果大家看我的网页,我们的网站还有,全是学生自己付钱去发表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个代表。这三个代表是对学生要有严明的纪律,也要在南大对得起导师,这就是求其高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要求要严。如果你走出南大的门,你要能够代表南大的一流品牌。你走出国门,要对得起我们中国,要代表国内最高的水平。在这样的指导下,这几年,我知道学生培养出来的去向还是非常好的。主要是美国一些高校和国际的大公司。比如说2007年毕业的同学,三位到了美国的高校,一位到了IBM。当然和学生在一起,也不能一味地严要求,因为学生还有很多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思想的问题,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要经常地和他们在一起交流。中间是
我这个报告目的想提出来的一些创新之处,论文答辩是在报告上提出什么新内容,在水平衡量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在中外比较,我们大胆承认中外明确的差距。在差距原因分析,提出一个抽象成功模型并具体分析,那么在如何缩小差距,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
最后,我们提出了两个开放问题,首先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我国在任何的场合下都说要建一流大学,那么中国能否建成国际一流大学?有的人说能,有的人说不能。我们不能严格地证明,能不能给出一个解释出来?慢慢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假如能的话,还需要多少年?刚才说2010年清华达到世界一流,那个是指日可待的,到底需要多少年?这还是有争议的。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记录整理,未经讲者确认)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