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太原 > 新闻动态
拥抱竞争,苦练内功,拒绝“躺平”,抱团取暖 ——CCF YOCSEF太原成功举办“数字山西-再论山西青年科研人员成长之路” 观点论坛
2022-01-04 阅读量:255 小字

2021年1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文章,着重指出我国科研管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青年科技人才信任不够、支持力度弱,青年人才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就山西而言,人才政策也存在人才服务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突出等问题,据调查显示仅有8.62%的山西青年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现状感到很满意,相对满意人数也仅有12.07%。

1

2021年12月25日论坛会议现场。

围绕我省青年人才短缺现象,聚焦高校青年人才成长,CCF YOCSEF太原曾于2020年11月28日,在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举办了以“数字山西——山西高校青年人才成长之痛,痛在哪里”为题的观点论坛。2021年12月25日CCF YOCSEF太原再次聚焦青年科研人才评价和成长,在清控D座10楼精英数智大会议室举办“数字山西——山西青年科研人员成长之路” 观点论坛。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太原副主席、山西大学魏巍和CCF YOCSEF太原委员、太原理工大学徐双担任执行主席。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

3

CCF YOCSEF副主席魏巍和委员徐双主持会议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太原理工大学李立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论坛引导嘉宾做了题为《青年科研人才成长的困境与思考》的发言。就山西省青年人员面临薪酬待遇、职称评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山西人才服务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服务政策不清晰,其精准度和完善度有待提升。与杭州对比,杭州的人才认定明显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同时,杭州在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另一个沿海城市东莞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十分具体,也更具特色,比如为创业人才提供200W的贴息贷款等。针对职称问题,李立博认为职称评审是大家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积极争取更高的职称,能帮助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长久以来已经被各级国内外高校和企业普遍接纳。针对“帽子”问题,李立博认为个人的能力不应单靠帽子来评判不用过分纠结于帽子,把事情做好,无论大小,都能彰显自己的能力。

4

李立博教授作引导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郑爱宇 摄


山西财经大学孙国强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第二位引导嘉宾做了题为《青年人才的科研成长之路》的发言,对山西青年科研人才提出四方面的建议:首先,建议青年博士走上岗位后在3年之内做出一定的成果。因为在博士期间的科研锤炼,已经处于学术前沿,把研究方向做深做精,否则可能会浪费自己的博士生涯。其次,不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而是发高水平的论文,把优秀的成果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建议以项目为抓手,争取3年内拿到青年项目。再次,不轻易放弃各种科研项目申报机会,因为青年人应该以项目为抓手,有了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产出一系列成果。除此之外,奖项也很重要,只要符合条件,就积极申报。最后,建议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在活动中才可以接触到学界的领军人才,取得学术联系,要积极发言,积极交流。

5

孙国强教授引导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论坛针对山西青年科研人员成长之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辨。首先针对“思辨点一:日趋严苛的职称评审条件是否会阻碍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参会人员展开了激烈讨论。

6

思辨点一:日趋严苛的职称评审条件是否会阻碍青年科研人员成长?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人事教育处负责人朱文海对该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系列职称,高校副教授、教授的评审条件越来越严格,获得高级职称越来越难。职称只是对人才认定的一种方法,青年的科研人员还是应该积极申报,不能躺平。科研才是根本,不能只顾着职称,职称只是一时事情,做科研一定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职称只是个人的荣誉,应该与薪资剥离挂钩关系。很多南方高校已经开始破除职称的影响,根据个人代表作、个人绩效来发放工资。

7

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人事教育处负责人朱文海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刘哲语博士则认为,日趋严格说明现有条件已经难以筛选人才。但是,针对人才的差异性,应该建立分类考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学研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根据现有的薪资体系,职称不上去,应保证待遇不一定低。青年学者即使没有高职称,在擅长的领域上做好工作,持续精进也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8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刘哲语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针对思辨,与会人员也进行了充分激烈的讨论。刘剑峰认为严苛评审不会阻碍青年人发展,职称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这些也能继续做科研。董媛香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严苛的职称评估会制约青年人的发展,因为只有拥有更高的职称,才有申报一些重要项目的机会,才更容易组建自己的团队。学术圈也会有马太效应,已经获得职称的学者会挤占青年学者的资源。裴向东也认为现在工程学科的职称门槛越来越高,年轻人主要靠自己,老员工能够根据前期的合同、专利的积累容易通过评审,造成了职称评审不公平的现象。职称必然会限制年轻人报奖、报项目,阻碍年轻人的发展。

张国业指出自然科学研究序列的职称和高校相比相对要简单一些,今年大概70%参与职称评审的研究人员都来自科技厅直属事业单位,相比教授职称,获得副研究员、研究员职称要容易许多。相对而言,宽松的职称评审条件会导致一些非研究岗位的人通过一些简单的付出获得高级职称,但之后便不再做研究工作,导致资源大量被占用。一旦职称被非科研人员占据,真正做科研的青年只能排队虚耗,阻碍了成长机会。

9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张国业 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张光华认为这个严格的评审条件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是好事,对于个人可能是难事。严苛的竞争条件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实际上是一个大系统和小系统的事,是社会必然。但是,严苛并不代表合理,不能一箩筐的硬塞,正确的方向性才是好的方向。青年人的发展应该考虑差异化,有时候换个赛道可能会很好。

10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张光华 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王兴则认为严苛的职称评审,有助于真正优秀的人脱颖而出,让那些不想躺平的青年学者可以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同时,他认为现在的职称评审只上不下,建议进行动态调整。应该去掉不合理条件,或者建立多赛道。同时,职称评审应该是一个稳定的政策,如果经常变动会阻碍大家的发展。

山西大学郭威建议职称评审差异化,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应该不一样,但是现有职称评审总体是一刀切,有时会出现教授不会讲课,工程师不会做工程的问题。所以,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很重要。

随后针对“思辨点二:青年科研人员怎样才能获得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机会?”,嘉宾和参会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1

12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王兴教授发言

CCF YOCSEF太原委员 胡欣宇 摄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王兴教授认为青年科学家首先应该有良好的科研设计,要证明自己有承担项目的能力,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前科研项目,为新项目申请奠定基础。孙国强教授则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导,青年人应该做到三多,多听报告、多请专家辅导、多“照猫画虎”。

山西省科技厅首席科技项目专员,CCF太原分部副主席高育新指出,山西省科技厅在基础研究方面拟投入7000多万,实施了4000多万,按照1:1.3的比例预留,在统筹处按照十四个新兴产业分布。根据评分标准,高校的年轻副教授已经很难申请科技厅课题,更不用说国家课题。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人员应该多关注市场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可以发表论文、报奖,经费可能更充足。

13

,CCF太原分部副主席高育新发言

CCF YOCSEF太原委员 胡欣宇 摄

宋昌认为青年科研人员想要拿到重大科研项目,首先要凝练领域的关键问题,找到可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核心突破口,针对这些领域关键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是获得重大科研项目的基础,然后在参与和实施现有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得到了领域内专家和同行认可后,就会逐步获得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同时也更容易得到一些“帽子”。董媛香建议青年博士要加入团队,寻找榜样,主动“抱大腿”,并向大家分享了她科研早期时跟随孙国强老师学习的经验。

李立博补充,不同的人对不同申请不同级别的项目应该区别对待,做好更加针对性的准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国家基金青年项目的覆盖率大概能有1/4,要努力做到团体的前1/4,坚持申报都有希望拿到。如果要拿面上、优青、重点、重大等项目肯定就越来越难,青年学者应该针对项目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在论文、奖励、工业化项目上多维度付诸努力,多方面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显示度。

最后,嘉宾和参会人员针对“思辨点三:没有‘帽子’”的青年科研人员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4

思辨点三:没有“帽子”的青年科研人员如何实现自我发展?

CCF YOCSEF太原委员 胡欣宇 摄


中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丽莉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需求点,企业要有好的激励机制,比如分发股权等等。高层次人员超常的待遇对于中层人员来说,分配确实不太公平;同时,年轻人掌握社会资源和科研资源相对较少,确实对他们的发展进步有所限制。山东科技大学包永堂博士则给出了具体建议,青年科研人才要学会拥抱竞争,要抓住自己的优势,要尽力而为不要躺平,争取外界支持,要扬长避短,做有价值有应用潜力的科研,不能只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

15

高育新分析了山西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互联网不懂工业,工业不懂互联网。比如,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数字转型需求大,但是现有的大企业数字方案都是标准的,如果要应用则需要钢铁企业做流程上的改变,这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在数字转型和工业互联网方面,不需要“帽子”人才,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人才。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获得帽子也是自然而然。

朱文海认为没有帽子也一定要给自己争取,多出去听一听同行和跨行的报告,交叉学习,多做创新。董媛香认为即使没有帽子,只要和自己比较,做到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获得了发展。刘哲语分析没有帽子,年轻人也可以抱团取暖,相互帮助合作科研。同时,要多去做学习交流,多去和企业对接,选取自己适合的赛道,尽管可能没有帽子,但是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渠道和途径。裴向东认为帽子是科研和水平的标志,没有帽子可以一方面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也可以做适合自己的落地的事情。

16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裴向东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张国业分析了帽子对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没有帽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方向。首先找准方向,然后寻找自己的平台,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孙国强则认为帽子很重要,但是帽子不是天生的,优秀的人才是少数,大部分人没有帽子。发展的关键是毅力,有一定的方向持续探索,曲径通幽;抓住各种机会;利用各种平台也能获得帽子。郭威认为人的能力是多维的,如果这个赛道不适合,可以考虑不同的方向甚至是转型,让自己在擅长的领域获得自己的“帽子”。

17

CCF YOCSEF太原2018-2019年度主席 郭威发言

CCF YOCSEF太原AC委员 胡欣宇 摄

在思辨阶段,参会的各位专家都对山西青年科学家如何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希望山西青年科研人才能关注自己的领域,聚焦问题、多交流、多申请、多尝试、多争取,将山西的科技发展好。讨论结束后,主持人魏巍和徐双分别向特邀嘉宾颁发了感谢证书。


18

现场参与人员合影




热门动态
2022-04-04
2022年4月3日9时,CCF YOCSEF太原“CCF YOCSEF太原 推荐算法的‘善’之路”技术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太原分部、CCF YOCSEF太原学术委员会承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山西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支持。YOCSEF太原学术秘书彭甫镕、AC委员郑爱宇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委员赵福梅,AC委员董云云担任线上主席。
2021-08-02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