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志愿改革开始试点,高校最低分数线排名将成为历史!考生可以按“学校+专业(类)”为一个有效志愿进行志愿填报,分为同一高校中不同专业(类);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类);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等多种形式。乱花渐欲迷人眼,填报志愿对学生、家长和高中指导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高校“冷门”专业志愿不足,相比改革前又缺少了校内调剂的补充手段又该何去何从?而考生、家长、高中指导教师、社会又该如何理解“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王牌”专业,“一流”专业,优势学科?为此,2020年7月26日,CCF YOCSEF济南分论坛围绕“高考改革冷门专业何去何从”这一话题,特邀请各个高校专业负责人、高考咨询专家、考生家长共聚一堂,从高考改革、志愿选择、专业介绍与分析为您进行讲解,并就考生、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谋求双赢。
论坛执行主席YOCSEF济南副主席刘磊首先进行了引导发言,YOCSEF济南主席任崇广进行了YOCSEF文化培训。淄博正途高考志愿研究中心主任孙宁做了“高中教师眼中的高考改革和志愿填报-我们在什么条件下会推荐“冷门”专业?”报告,详细分析了2012版和2020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情况,特别提醒考生报考时要注意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特设专业的招生情况。孙宁主任还就招生过程、平行志愿管理、志愿填报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志愿选择的两大技巧:确定筛选区间和综合选择未来。随后,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杨磊此次以高三考生家长做了题为“怎么样看待‘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报告,分享了在新高考背景下作为家长做的工作,认为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是相对而言的,与院校、地域、红绿牌专业,以及学生毕业后去向的不同而不同。杨磊副教授还分析了在哪些情况下考生会选择“冷门”专业,以及目前报考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杨磊副教授分享了自己整理分析的报考数据。
淄博正途高考志愿研究中心主任孙宁发言PPT
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杨磊发言PPT
本次论坛同时邀请了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学院长、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副主任、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山东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齐鲁工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负责人、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工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等10余位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分别从专业特色、学生活动、就业去向、招生政策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邀请考生报考。
报告结束后,嘉宾围绕“冷门专业何去何从”,“大学专业的选择优先选择的导向-‘王牌专业’、‘优势学科’还是‘一流专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思辨,由YOCSEF济南副主席刘磊主持。结合“山东省高校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招生政策和专业内涵解读”、“对于高考填报志愿改革,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讨论”对高考改革,按专业填报志愿是否能真正做到改革的初衷和遵循考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深入辩论。
随后就“计算机类中有没有冷门专业?”进行了讨论,有观点认为目前计算机类的各个专业都是相对热门的。持反面观点者以电子商务举例,认为计算机类中仍然有冷门和一志愿报考率不足的专业。其原因一是本身专业办学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二是专业面向社会宣传不足,致使家长和考生对专业的没有基本的了解。参会的家长代表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并同时提出希望大学的专业负责人或者相关组织能进一步深入到中学,为考生普及不同专业的内涵和区别。
针对议题一“冷门专业何去何从”,与会专家认为“冷门”专业是相对而言的。“冷门”专业之所以“冷门”,一部分专业是由于缺少宣传导致“冷门”,这类专业应加强宣传,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专业,更应当加大力度支持。还有一部分专业,由于是在特殊情况设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变化,这部分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可以考虑取消。对于国家计划的急需专业和特殊专业,但是常年招生不足的,应考虑将该专业的部署收缩,即在少数优势学校开设,集中资源,统一布局。同时可以考虑将相对冷门的专业升级合并,以大类招生的方式弥补冷门专业生源不足。
针对议题二“大学专业的选择优先选择的导向-‘王牌专业’、‘优势学科’还是‘一流专业’”,与会专家认为,学科和专业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学科通常是针对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学科就是在研究生培养上比较有特色的学科。王牌专业一般是指招生就业形势比较好的,在行业内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一流专业主要是看学科评估排名。
虽然有些专业是王牌专业、一流专业,有些学科是优势学科,但也面临招不满学生的问题,这些学科专业后续该如何发展?与会专家结合自己专业的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比如齐鲁工业大学的造纸专业,即属于优势学科,师资力量也很强,但近年来招生形势不好;山东师范大学的物联网专业同样面临同样的困境。面对这一问题,山东师范大学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是修订培养方案,删掉过时课程,加入新兴、亟需课程,满足外界对该专业的期望,改善学生就业形势;二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相结合,共建课程模块,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经过上述举措,招生情况有所好转,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对于这个议题,象牙塔内外的观点不尽一致,社会和家长普遍认为,王牌专业是就业好,经济地位高的专业,优势学科也应该是未来就业好的,一流学科也是国家继续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职业规划在高端的。抛去学科和专业的内涵理解,不难看出按专业填报志愿暂时不能改变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社会问题,考生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诱导考生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考生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
针对议题三“对于高考填报志愿改革,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本次高考报考改革,也是为了让学校打造自身的口碑。毕竟从长远来看,一个学校的口碑也会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在讨论过程中,“报考时,学生意愿和专业产生冲突应如何选择?”、“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应如何选择?”、“目前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有要求,在报考时是否也要考虑?”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与会人员极大兴趣。多数专家认为,专业选择首先要考虑毕业后的去向,如果毕业后选择工作,那么就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如果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那就应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业一直学习下去。在选择专业时,也要考虑考生的兴趣,本次高考改革也是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专业,根据兴趣定专业,根据专业看排名,根据排名再选择把握比较大的学校,从而让考生兴趣和专业一致起来。此外,考生的性格也会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点上,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让考生做性格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专业。
同等分数,首选专业还是首选学校?同等专业,首选学校还是首选地域?各位专家也是众说纷纭,观点不相伯仲。部分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后置的行为。如果够条件的高校差距很大,首选好学校,即是是冷门专业;如果够条件的高校差距不大,首选好专业。不过最终一致认为也应当以未来就业为依据。针对这个议题认为应该选择学校优先者认为社会单位用人往往会设定对第一学历的限制,比如第一学历是“985”,“211”,“双一流”大学,不以学校优先就会失去很多就业的机会。社会用人选择标准和高考改革以兴趣和专业优先的方针不能统一。
此外,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许多家长对高校设置的专业并不了解,更多是结合自身所从事的行业来为考生选报专业,而考生能够自主选择专业的还是占少数。因此,高校应该深入到高中,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知识普及和讲解。这样也有助于让“冷门”专业不再冷门。
最后,YOCSEF济南副主席刘磊对本次观点论坛进行了总结:
1. 冷门专业的产生是与经济发展和时代特色不相适应,萎缩和消失是必然,特殊需求冷门专业应有国家以单独研究机构形式,整合资源,将其设立在有传统优势的院校。冷门专业重新调整后整合到相对热门的专业(类),至少要和热门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同时也需要高层设计,将评估学校的量化标准调整,能让学生所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王牌专业,从学校的角度讲,就是学校再国内排名好的专业,但是从家长的理解看,王牌专业就是就业前景较好的,经济地位高的;实际上社会角度和学校本身对“王牌专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优势学科就是在研究生培养上比较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也是学校具有办学传统的学科专业,社会和家长角度仍然以就业和经济发展前景为判断依据;一流专业主要看学科评估的专业排名。现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是:(1)就业前景好、经济地位高的专业就是王牌专业;(2)办学有特色,学科排名好的就是王牌。两者对立统一,角度不同。
3. 家长和学生获取的信息过少,对报考专业不甚了解。对于选择专业优先,还是选择学校优先,亦或是选择地域优先,所支持的人都是观点鲜明,中庸的讲,无论如何选择都是有道理的,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如果您是考生的家长,您的策略侧重专业,还是学校,亦或是地域?您的策略能说服其他人么?其他人的策略能说服您么?观点并存,互不兼容也许就是高考改革后遇到的现实问题。按专业填报志愿的导向是否能沿着预设的道路走下去?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和设立的门槛与高考改革遵循兴趣选专业的初衷不能统一,从兴趣到专业再到就业,至少从现在社会的反应来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