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8日,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举行论坛,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讨论人才培养和辅助就业对策。
明仲、王千祥、左保河、印鉴、李心广、邱深山、吴教育、臧根林、纪震、白鉴聪、刘才兴、袁华强、方琎、朱淑华、阳爱民、陈健、刘玉葆、宋鸿陟、郑凤妮、罗钧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千祥、左保河主持。
本次会议先是讨论了面对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和学校、企业、政府的应对学生就业的措施与观点。多位AC委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明仲介绍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介绍了深圳市政府对软件企业和学生就业的一系列支持,指出软件学院作为IT人才培养的前沿基地,需要和企业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强调当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合作找出应对措施,而且不是短期对策,需要做出中长期的规划。
明仲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中长期的规划
吴教育介绍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由于学生规模大,广州很多IT企业为了应对经济寒冬,不招人甚至裁员的情况很多,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并提出企业可以将项目的代码开发、界面设计、软件测试等业务直接放到学校进行,企业无需在学校招聘员工,学校以实习形式安排学生开发项目。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学生等资源,企业提供业务项目,两者合作,使得企业节省成本,学校学生得到提前培训锻炼。另外,学校拥有的场地和设备资源还可以提供企业作为员工培训营,并加入学生进去锻炼,计划引进金山公司的训练营。
李心广提到往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的签约率达到80%以上,今年受外贸业务影响,就业情况没有往年那么乐观,一些大型外企都推迟甚至不招聘新员工。
臧根林从企业角度说明当前公司企业面临的压力,各个行业的IT需求减少,就算是政府机关为了减少开支也削减软件项目费用;企业之间的信用降低,商业风险大大增加。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变化,而且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因此生存成为企业首要目标。有实力的企业以不降薪、不裁员、不招人、节省成本,控制开支来应对。他提出学校要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可以通过安排一些项目给学生开发,减缓学生就业压力。例如明年的亚运会在场馆软件测试、系统运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志愿者,因为这些工作不是稳定长期的,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这需要学校合作,在教学培养做出调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同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可以减轻人事管理的压力,学生在参与过程得到非常好的锻炼。这个提议得到了华南理工、广东技术职业学院等多家广州高校的响应,明仲认为这个建议可以借鉴用于2011年深圳大运会。
臧根林提出亚运会志愿者项目得到各高校的支持
左保河介绍了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平均已签约率为30%左右,实际情况会更高些,计算机方向的学生更高,研究生的签约率超过50%。他提出软件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校外培训机构多方合作,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取企业认可的培训与认证。在专业课程学习安排上,可以改变以往一年两学期的模式,改为三学期等更灵活的模式。学生的实习实训应该建立综合项目实验,使得更接近实际公司开发。此外,他还建议政府可以建立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引入企业提供项目开发,学校安排学生到基地中参与企业项目。企业从中挑选到需要的人才,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左保河谈软件人才培养需要更灵活的机制
邱深山从政府立场出发介绍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对培训机构、企业都投入了资源。商务部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吸收学生的外包企业以及相关培训机构进行补贴。广州市政府对35所全国重点软件学院的学生在广州企业就业提供补贴,若学生能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同,将退还一定比例的学费。
最后会议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白鉴聪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