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探讨了下列问题:
★软件人才培养特点:
1. 软件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由于软件技术更新快,行业竞争激烈,对教师要求有项目开发经验而且能够保证知识更新。
2. 企业对软件人才培养要求包含实际项目开发过程,因此在教材教学中需要引入软件项目成熟成功的开发案例。
3. 由于软件人才培养对师资教材都要很高的要求,它的培养费用也比其他专业要高,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专项资源支持软件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企业本身是寻求利润的,要求企业无私提供技术专家到软件学院教学是不实际的,因此企业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发掘盈利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企业在与软件学院合作中寻求的收益模式包括:
1. 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名声
2. 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背景承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项目,这方面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
3.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提前发掘好的学生作为公司后备技术力量,提前找到“零适应期”的人才。
★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1. 要想使企业的技术专家成为稳定的师资队伍,在薪酬方面要向企业看齐
2. 企业技术专家进入高校教学,不仅在薪酬方面有要求,而且希望学校建立一种机制对他们进行职称评定。
3. 软件教学需要大量成功的项目开发案例,而这些往往是企业宝贵的知识资产,如何和企业分享这些资源
4. 在培养过程中,水平高的学生往往很快上手,得到企业的青睐。而水平不高的学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培养。如何评估学生实际开发水平,学生能否进入企业进行实际开发。
5. 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学院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甚至直接参与项目开发。而教师本身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有科研任务,职称评定的压力,因此学校应该投入资源或者建立机制支持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中进修,以提升师资素质。
6. 企业与学校建立人才租借机制,企业可以向学校租借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如何保证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何支付学生的薪酬等问题。
7. 目前软件学院的模式有多种,有计算机专业在信息学院而软件专业在软件学院的模式,有计算机专业与软件专业合并在软件学院的模式,不同模式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方案方针各有不同。在综合型大学中,倾向于计算机专业是研究与应用并重。软件专业更侧重于应用;在应用型大学中更侧重应用方向的培养。
★现有的一些运行模式和培养方案
1. 中山大学的软件工厂,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参考中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模式,与企业联合创办软件工厂,以独立法人身份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教师团队,以一级教员、二级教员的机制支付薪酬。
2. 华南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将学生送到中软国际等软件企业进行专门培训,由软件企业抽象出经典项目,辅导学生分项目组复现软件,从而,让学生体验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但须支付4~5千元每人的费用。
3. 深圳大学软件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大型实训基地,完全模拟企业管理、项目开发实战环境。引进企业技术专家讲学,引进企业课程认证和学分认证机制。
★建立软件学院联盟
广东省内建立软件学院联盟,建设共享资源库,由企业提供成熟成功的开发案例库作为教学资源,并以软件学院联盟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希望能够得到政府专项资源支持。
白鉴聪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